 |
陈剑海在全国技能作品展洽会给评委介绍产品。 |
□记者 徐叶 通讯员 王亚达 昨日记者从鄞州职教中心学校获悉,2016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阳光学生”评选活动“海选”环节刚刚结束,该校有两名学生入围下一轮的竞选。在翻阅送选的12名学生自述材料时,记者发现,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有一段“重拾信心”的心路历程。 中考近在眼前,“不好好学,只能进中职”,可能还是不少家长惯用的反面教材。那么,和记者一道听听这些学生的想法,或许家长的做法、看法也会有所改观。 “中考失利”面临心理重建 在鄞州职教中心学校此次推荐的学生中,有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的,有在“三创”活动中开辟小天地的,还有专业成绩不错立志考入本科院校的。这些学生表现优异,可是其中6份自述材料中明确表达,进入中职学校时心情灰暗。 不少学生在自述材料中提到,“中考失利”后,自己跌落低谷,仿佛对未来失去了信心,茫然找不到方向。一名受访学生称,“尽管父母并没有怪自己,可是自觉万念俱灰,原有的人生观都崩塌了。” “尽管对中职学校有所改观,但是不少家长还是以成绩论优劣,下意识地伤害、禁锢了自己的孩子。”鄞州职教中心学校学生发展中心主任俞宏伟说,受家庭影响,学生很可能自带偏见进入新的学习阶段,深埋在心中的自卑情绪就更需要学校的多维引导去抚平。 “天道酬勤”,刷新自我评价 今年高二的陈剑海同学被称为“创新达人”,是学校电子专业的一名学生。他认为自己“重拾信心”是个渐变的过程。进入中职学校后,学业成绩的概念被班主任逐渐淡化,不再是唯一衡量的标准。“两年读下来,与普高同学沟通,已感受到自己也有优势。”陈剑海说,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升学、创业、就业等多种选择中有着明确的目标。他说,自己想要考大专,让技艺进一步提升,朝宁波市唯一的90后“首席工人”看齐。而自己的好哥们,如今还整日深陷题海。 李宇康是电气班的学生,入学后担任了数学课代表、寝室长,这个自认为“老师眼中不懂事不爱学习,不折不扣的差生”瞬间感受到了认可,并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特长。在2015年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他在气温高达30℃的实训室内,连续3个月每天坚持训练9-10个小时,最终和同学们一道获得了单项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 和李宇康一样,经过诗歌朗诵比赛、创新大赛等的磨炼,潘晨阳也完全刷新了自我评价,并深信“天道酬勤”,认定“真正成功的人生,是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据记者了解,中职学生入学后,学校大多会配套多层面辅导课,从德、学、能、业等各方面进行引导。学生不仅能通过比赛展现自己,还能通过升学考试、就业技能强化等方面认可自己。 升级为“工匠精神”依旧道远 昨天下午,记者就中职学生“重拾信心”的现象采访了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职成教研究室主任杨飞表示,尽管这些年市民对职业教育有所改观,但刻板认知还是不少。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受到的影响不少,从“自卑失落”到“重拾信心”也是一个可以理解的过程。 根据以往的调研数据,刚入学的中职学生,有一半以上对自身规划毫无方向感。所以学校运用各种途径进行引导,比如镇海职教中心学校就给学生一个月时间去自由听课,认识自己。 “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需要社会各界持续关注。”杨主任说,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优秀的中职学生,他们可能是你经常去的连锁面店的老板,也可能是某企业技术专家。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职学校已在创业、就业、升学等方面陆续畅通渠道,不少学生在日后发展过程中很容易与普高学生产生“交集”,或者说是殊途同归。不过,一名中职老师称,可能到了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同步招录时,才有可能让社会真正、客观认识到职业学校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