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晓旻/文 胡龙召/摄 昨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先生应宁波书城的邀请来到甬城,记者有幸采访了他。 曹文轩西装笔挺,很有气场,不同于通常作家的随意和自我,更像个商务人士,回答问题也很犀利。他说自己创作儿童文学不是蹲下来迎合儿童,而是站在一个高度成为精神偶像去引领孩子。 家长不要把阅读选择权完全下放给孩子 孩子的阅读是时下最为关注度的话题之一,曹文轩认为,现在中国的教育容易出现一些极端:家长以孩子为中心,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包括在阅读的选择上。但其实,过分地迎合孩子和不尊重孩子是一样错误的。 他建议,家长不可以把阅读的权利完全下放给孩子,而是应该帮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我作过细致的调查,包括在很重视阅读的发达国家,家长都不会百分百把阅读的权利下放。而是把孩子带到图书馆去,因为图书馆的书籍都是经过选择的。道理很简单,还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审美能力和认识判断能力是有限的,父母有责任去引导他们。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正如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 同时,曹文轩强调孩子的阅读应该以纸媒为主,现在家长经常自己拿着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这非常不好。“家长首先要自己爱读书。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家长读书的行为中得到解决。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不把读书当成一个民族的要务,那么很难发展。”曹文轩还举了犹太民族的例子,3000多万的犹太人那么有力地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发展,从马克思、弗洛伊德到爱因斯坦、巴菲特,只有一个理由,因为犹太人热爱读书。 朗读是让孩子喜欢阅读的最好方法 对于曾经流行一时的日本动漫,曹文轩坦言不用担心,因为如今日本的整个文化处于衰败的趋势,每年的图书销售呈现下滑趋势,反而是韩国的文化正在全球流行。“不过,我们应该欣慰是,中国的文学随着国力的强盛正在被世界认可,我们的儿童文学的销售也在呈两位数的增长,但是如何选择好书依然是个问题。” 无数的人曾经问曹文轩,“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喜欢阅读”?而他的回答是:朗读。 “通过朗读,将孩子们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这是最好也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我非常赞成亲子阅读,家长亲自给孩子讲故事读故事。还有,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是个好的朗读者。试想一下,一个具有出色朗读能力的语文老师或者学校请来的一个著名演员,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个感人的、扣人心弦的精彩片段,孩子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深深吸引,朗读结束之后,他就会一直惦记着那部小说,想要去看那部小说,而一旦他进入了文字世界之后,就再也不想放弃了。于是,我们就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对这个孩子的阅读乃至成长抱了希望。” 写作要有阅读量打底,要以自身资源为基础 曹文轩声明自己的作品不是蹲下来去迎合孩子,只是采用儿童视角写作,他要成为站着的精神偶像———他要让孩子踮踮脚才够得着,甚至踮脚也不行,只能远远仰望。 长篇小说《草房子》从1997年出版以来,加印了300余次,其中至少有100次是为成人读者加印的。曹文轩开心地说自己的作品就是大人和小孩可以一起看一起交流的。曹文轩说《草房子》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就是年少的他。从调皮捣蛋,到情窦初开,到直面苦难甚至死亡,总有一个时刻,落寞会降临到那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身上,于是在天地旷野间,朦胧地察觉一丝生命的寂寥本质。 出生于农村的他幸运地有个做小学校长的父亲,让他自小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轻松和睦、自由开明的却不失管教的家庭氛围给曹文轩很好的成长环境。生命早期充足的爱与安全感,也成就了他作品里一以贯之的爱的底色。 天赋加上热爱阅读成就了曹文轩的写作,所以当记者问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时”,曹文轩毫不犹豫地回答:读书。“写作的技法固然重要,但还要以阅读量为前提。而且一定要读好书。好的书是有文脉的。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每次大家读书的时候,旁边放一个本子,读到好的文字就把它记下来。如果有东西可摘录,那这本书就是有‘文脉’的,值得一读!” 此外,曹文轩认为,每个人最宝贵的资源就是自己,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而写作就是要写独特的经验。 对于他自己的创作,曹文轩坚持:“一个在文学上愿意有所成就的人,应该懂得,生他养他的土地是他永远的资源,而他思考的问题是世界的。要从一个个中国故事中,看到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从一个个中国人的喜怒哀乐中,看到千古不变的基本人性,并永远希望用他的文字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