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人文/地理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七十四年的“县级州”历史

  元代建造的木石结构廊桥———奉化广济桥

  □裘国松

  奉化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七月十三日置县,直到元代初期,行政区划一直是县级建制。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三“元”合一之年,奉化“升县为州”。

  州,始设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只是高层监察区。到了唐代后期和宋代,州为中层政区,下统县。元代的州,政区级别既低于前朝宋代的州,也低于同代的路、府。《元史·地理志》载,到至顺元年(1330年)全国有州359个,仅有54个州隶于行省或宣慰司道,层级低于府,属次级中层行政区;而绝大多数的州,则隶属于路、府,仅为地位略高于县的基层行政区。当代研究专家观其实质,称之“县级州”。

  元代的州分上、中、下三个层级。元灭南宋后,至元二十年(1283)规定,原宋地5万户以上为上州,3万户以上5万户以下为中州,3万户以下为下州。后来鉴于南方的经济远比北方发达,四万、五万户的县不在少数,若按原标准,大多能升为上州,于是在元贞元年(1295),元廷调高不同层级州的户数标准,规定江南之地10万户以上为上州,5万以上至10万户为中州,4万户至5万户为下州。这一年,原南宋辖地江南县升州43个,当时全浙有12个县成为“县级州”,奉化便是其中之一。

  却说至元十三年(1276)三月,元军占领了庆元(今宁波)。不久,同属庆元路的昌国县,以“海道险要,以重其任”为由,在至元十五年,升县为州。而在宋末战乱中,空前规模的北方居民涌入山海相间、宜业宜居的奉化,成为新奉化人。到升州之前的元初至元末年,奉化县户数达48352户,人口达262820人,为古代奉化的一个高峰期。不过略低于5万户以上的中州标准,因此奉化县升州时,级别属下州。

  元代政权最特殊的是路、府、州、县除了原来长官之外,还设置一名“达鲁花赤”。达鲁花赤是蒙古和元朝官名,蒙古语“镇守者”的音译,为所在地方、军队和官衙的最大监治长官,其主要由蒙古族人出任,职位高于当地行政长官,是各地的真正掌权者。即便是下州,奉化州首任达鲁花赤察罕、知州李炳,两位“州领导”均从五品,俸数30贯,职田6顷。而当时的上县秩从六品,中县秩正七品,下县秩从七品。不难看出,较之县,“县级州”的领导实行“高配”。

  当时的江浙行省庆元路,下辖鄞县、奉化州、昌国州(今舟山)、慈溪县、定海县(今镇海、北仑)、象山县六个州县。当时的余姚州属绍兴路,宁海县属台州路。

  了解奉化的“州情”,“元代宁波市志”———《延祐四明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凭据。延祐年间,马泽任庆元路总管时,聘袁桷修志,于延祐七年(1320)成书。四明乃宁波别称,即当时的庆元路。全志分沿革、土风、职官、人物、山川、城邑、河渠、赋役、学校、祠祀、释道、集古等十二考。袁桷博览典籍,熟识乡土文献,考核精审,在当时就被十分推崇。

  延祐志“沿革考”的最后一句写道:“元贞元年(1295)奉化县以户口及格升为下州。”按当今的说法,这是“中央正式发文公布日期”。而在“职官考”中,又说奉化是在“元贞二年(1296年)正月升县为州”,这其实已经是“州领导”到岗履职日期。

  在元代《延祐四明志》上,奉化州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有着许多可圈可点的记载。首先,根据地方的综合实力,全志在庆元路六州县每考的排序上,鄞县因是庆元路总管府的所在地,居首位,而第二、三位分别是两个“县级州”奉化和昌国。

  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除了人丁,田土也是一个地方的要素。庆元路六州县中,奉化的田土达4948顷,位居首位。屯兵方面,舟山群岛上的昌国州,因系海道重地居第一,驻兵160员;奉化州次之,驻兵145员,设有公塘(溪口境内)、鲒埼(莼湖境内)、连山(萧王庙境内)、田下(松岙境内)、栅墟(尚田境内)和东宿(裘村境内)等6个巡检司,为各州县最多。

  盐课是元代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财政支出十之七八靠盐利。各地官府“置局卖引”,每引盐400斤。奉化州额办盐课达5297引,为最多,等而下之的是慈溪县4492引、鄞县3764引、定海县2713引、昌国州2112引、象山县1369引。酒醋课也是元朝重要财源之一。酒醋课的指标鄞县钞1432锭居首,奉化州钞701锭居第二,而指标居后的昌国州、象山县分别只有101锭和96锭。因此,庆元路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奉化州处于数一数二的高位。

  人文方面,元代奉化出了不少在历史长河中存名的人物。剡源乡三石村人陈著,宋宝祐四年(1256)进士,太学博士。他曾任扬州、临安(杭州)的通判,作为一州副官兼“纪委书记”,颇有政声。宋亡前夕被任命为台州知州而未赴任。入元后避居雪窦山西坑村。奉化升州两年后,他写了一篇《奉化升州记》,落款仍不忘前朝,署“前太学博士陈著”。忠义乡埼山(鲒埼)人任士林,号松乡,元代教育家。他六岁能文,诸子百家,无不博览,乡里子弟多从而学之。曾执教上虞、讲道会稽、授徒钱塘,后被荐举为湖州安定书院山长。明代国子监祭酒胡俨高度评价任士林:“其文笃实而弘博,深厚而舒徐,锵然而金石奏,灿然而琅玕呈。盖卓乎有道之言也。”剡源乡榆林村人戴表元,宋咸淳七年(1271)进士,元初文学家,书载赵孟頫“与其友善”。《元史》对戴表元的评价是:至元到大德年间,在东南一带“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时”。

  时光流转到明初的洪武二年(1369),奉化结束了为期74年的“县级州”的历史,仍降为县,隶属于明州府,一切又回到原来的县建制。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