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木工体验馆,几名学生正“玩”得起劲。 记者 徐叶 摄 |
本报讯(记者 徐叶 通讯员 陆灵刚 宁芬) 木工、气象播报员、音乐创作者、心理咨询师、游戏设计师……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精彩。昨天下午,位于鄞州区文苑路462号的宁波市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进入试运行阶段。恰逢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开放体验日,该中心吸引了不少体验者,整个过程新奇有趣。 据了解,该中心一楼为职业倾向测试区,包括职业展厅、职业倾向测试室、职业大讲堂等三个区域,通过多职业展示、与职业人的深度对话以及职业倾向测试,希望学生能成为自己的“伯乐”。 二楼至四楼为职业体验场馆,分项目进行分区设置,学生可以在艺术天地、研究领地、智创空间、智造工厂、商业社会等区域中深入地探知职业,从中寻找与自我适配的职业。 下午3点多,记者在木工体验馆看到,几名来自庄桥中学的初中生正在制作木勺。学生们对这类工具十分生疏,用起来刨子非常别扭。“我是学会计的,平日就是和数字打打交道,对这类手工挺有兴趣。”来自经贸学校的陈佳意是木工体验馆里唯一的女生,她觉得没准这能帮助自己找到职业外的一项爱好。 在各个体验馆,平日里鲜为人知的工作过程变得相对“透明”。电视台是如何播报气象的,电子音乐是如何通过电音设备制作的,感应游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一个五金件是如何从车床诞生的,还有生命科学探索研究中机器人如何实现与人类“沟通”。 “职业不分贵贱,技能要争高低。”昨天,也有家长带孩子到拓展中心体验,在参观过部分职业体验馆之后,家长也觉得大开眼界,称赞这是“成人版育乐湾”。 据工作人员介绍,三大体系(职业咨询体系,职业体验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将为学生体验者了解职业取向提供参考,也帮助他们在不同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对于学生个体而言,除了深度职业体验、职业倾向测试、获得学分证书外,他们会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师的专业指导,并将为学生一份个性化的测试报告。这份以“志向、兴趣、潜能”三重合为原则的报告,或许能给学生中考、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以及未来专业选择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据介绍,中心开放的课程资源,将纳入宁波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纳入中小学课程,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体系,试图改变“分数决定学生发展方向”的现状。 昨天,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也参观了宁波市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他肯定了中心先进的互动体验教育理念、创新的场馆建设思想和运营服务模式,称赞宁波在职业体验和职业倾向测试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