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轨道交通 |
 |
澄浪桥 |
□记者 张颖 通讯员 王蓉 2016年,“十三五”发展战略的开创元年。我市交通治堵与公交都市创建又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日前,《宁波市城市交通治堵和公交都市创建工作2016年实施方案》出台。从中,我们发现,这一年的城市治堵工作依旧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摆在“以为人本”基础上:以公交优先为核心,协同提升公共交通品质,完善道路网络结构,增加停车体系供给,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增强交通智慧能力等。一张推动交通体系综合一体发展的画卷已然在宁波展开。 “提速” 公交都市建设,全面推进 公交都市被认为是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形态耦合发展的途径之一。宁波,正走在推进公交都市的路上。 今年,公交专用道将续增10公里初步成网,并不断提升常规公交服务水平,力争公交机动化分担率达到50%以上,市区公共交通满意度再提高1个百分点,初步形成高效、便捷、安全、优质的公交出行体系。 届时,新、老三区跨区公交线路将被重新梳理,以减少轨道长距离重复线路,优化轨道未覆盖通道快线服务,加强区域之间公交联系。增加轨交接驳线路,以放射线增加轨道交通对骆驼、集士港、高桥区域的辐射能力,以循环线增加北仑区轨道站点服务能力。 公交车辆将较上年底总量,在全大市范围内净增200辆;新增(含开工)公交场站12万平方米,推动公交场站配套建设“五同步”落地,开工建设宁波首个公交综合体中医院北地块公交场站综合体项目,继续推进东部新城公交综合停保场、外滩中心站、建兴路公交首末站和南塘老街公交首末站建设。 结合轨交1、2号线开通运营及行政区划调整契机,并重点梳理市区主要交通枢纽、CBD、大型社区等客流集中节点,新辟优化公交线路45条,开通5条联结轨道站点与大型居民区的微循环线路,全市域净增公交运营线路200公里。 此外,将开设大站快车线,提升公交直达性和便捷性;继续筛选20条公交线路完成提速任务,高峰期间平均运营时速15公里/小时以下的提升20%或达到15公里/小时,15公里/小时以上(含)的提升10%或达到20公里/小时。持续开展特色公交服务,通过开通定制公交、社区微循环、爬山线等特色线路,丰富常规公交线网类型,满足多样化需求。 畅通 路网结构完善,提升效率 不同交通资源在整合中,路网扮演着载体连接的作用。 2016年,我市以推出了“乐行路网”构建行动,从完善网络、保畅缓堵、提升品质为抓手,以达到便民、利民的目标。 接下来,快速路网建设加速推进。东苑立交、机场路北延等快速化改造项目将建成,以缓解核心区拥堵状况。环城南路东段(海晏路-东外环路)、北外环东段(世纪大道-东外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将加快推进;环城南路东段(海晏路-东外环路)、北外环东段(世纪大道-东外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将开工建设,构建由机场路-北外环-东外环-环城南路组成的快速保护壳。世纪大道快速路(百丈路-永乐路)工程将力争开工,世纪大道南北延开展前期研究,进而形成“中”字型快速路网格局。 在城市跨江桥梁建设中,将建成澄浪桥,完成灵桥大修工程,加快推进建设中兴北路跨甬江大桥、三官堂大桥,力争开工西洪大桥和邵家渡大桥及连接线,加强过江交通联系,缓解核心区过江交通压力,带动两岸区块发展,提高外围居民过江便利度。 路网架构的详尽也促使区域联系通道的完善。结合东部新城与城西发展,建成新星路(机场路-后孙学校北侧道路)、沁园路西延(机场路-福德路)、盛梅路(宁穿路-通途路)等工程,推动区块融合发展。 结合三江六岸提升改造,建成甬江南岸甬江大道(徐戎路-中兴北路西)、姚江北岸滨江道路(机场路-江北大道),基本建成甬江南岸甬江大道(徐戎路-中兴北路西、财富中心-和丰创意广场),推进奉化江东岸滨江道路(杭甬高速-鄞州大道)、澄浪堰路(尹江岸路-鄞奉路),力争开工姚江东路工程(环城北路—机场路)等滨江道路,支撑三江六岸系统提升工程,提高滨江交通可达性。 路网建设中,城市核心区域内的构建一样没被落下。为提高市民到达轨道站点便利度,轨道站点周边路网将完善。中山路基本建成,解放路-大庆南路综合整治工程、宁镇路改造工程继续推进。 道路系统“微循环”方面,中心城区支路网密度将被提高。整合背街小巷、完善支路网体系,建成海曙狮丹努南侧道路、气象小学东、南侧道路等支路,方便市民高效出行。 慢行 多种方式融合,更有品质 慢行,代表着一个城市在人行系统上的品质程度。 立体过街设施是慢行系统中比较直白的一种,今年将建设海曙泽民天桥、日新街天桥和南部商务区二期人行天桥,以减少区域内人车平面冲突,保证重要慢行廊道连续性。 为引导“公交+慢行”出行模式,我市结合公交专用道及客运走廊沿线小区,处理好人行出入口与公交站点间距关系,减少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绕行。在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医院周边、重要商业街、大型居住区要道口等位置,以及结合道路提升整治,推进鄞州有轨电车工程建设。 在今年的实施工作中,海曙核心区、江东核心区、江北核心区、火车南站区域慢行系统整体改造均将推开专项研究,火车南站至月湖慢行系统研究也被提升日程,天一广场二层连廊工程将动工。 按照预期,以“三江六岸”为核心,构建舒适、连通的城市中心区慢行休闲体系,完成长岛花园地段滨江绿化,力争开工建设姚江南岸滨江休闲带等工程。以城市品质提升为契机,推进塘河贯通、沿岸绿带整治、慢行道建设、水上交通等建设项目,形成居民慢生活、慢出行的空间格局。 此外,完成东钱湖南湖东岸生态风光带,开工高新区沿山干河生态带等绿道建设;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文化公园、文化紫道等建设,以慢行系统串联历史人文景观;建设东钱湖自行车专用道和山地车自行车道,完善登山游步道体系,打造居民休闲健身慢行环境。结合公交站点、公共建筑集中区域和公共自行车网点,完善私人自行车停放点;加大惩治占道设摊等违章行为,形成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安全有序、舒适畅通的环境;加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面整治,提高通行的连贯性和舒适性 慢行,就市民出行需求特点而言,加密完善公共自行车网点,才能充分发挥公共自行车灵活、便利的优势,服务短距离出行,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主城区内,除了实现手机APP租借公共自行车功能外,还新增扩容公共自行车5200辆。 公共自行车也会向县市区全面推广,未建成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县(市、区)象山、奉化年内建成,公共自行车数量不小于500辆。推广“社企共建”、“校企共建”、“企企共建”等创新形式,开辟多元化管理模式,开展第三方评估,进一步完善运营管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