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第一眼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稀有酒瓶树好不容易救过来了》后续

热带树引发冷思考城市绿化不能盲求高大上

王仁洲副市长批示,要求城管部门牵头搞个规划

  街头的热带树。记者 刘波 摄
  本报对热带树的连续报道。

 

  □记者 林伟 边城雨

  

  5月24日、25日两天,本报连续刊发了《稀有酒瓶树好不容易救过来了》、《一场寒潮冻死三成热带树》的报道,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很多市民表示,他们都看到过路边或者小区里已经病殃殃的热带树种,有的甚至已经死掉了。

  宁波市副市长王仁洲专门就此作出批示,要求城管部门牵头,会同住建、规划、林业等部门,搞个规划,请抓紧实施。

  市民共鸣

  我们小区里就有枯死的银海枣

  看到本报的连续报道后,市民张鑫打来电话说,他们小区就有好几棵银海枣。“刚入住的时候,我还为小区有这么高大上的树种骄傲。但这几年来,一到冬天物业就会把银海枣整个包裹好。也就是说,一年里有一半的时间我们是看不到银海枣身躯的。”

  更让他伤心的是,今年年初的寒潮,让小区里的银海枣死了两棵。这也让张鑫开始反思,住宅小区乃至整个宁波,需不需要这种水土不服的树种?

  家住青林湾的周先生对记者说,他们门口的道路上也种了不少加拿列海枣,现在叶子还是枯的,看来是凶多吉少。看了本报的报道之后,他觉得这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在城市绿化上,千万不能种这些中看不中用的树种了,种些符合宁波本土风格的树种,一点也不差。

  “引进热带树种,城市绿化似乎提升了格调和档次,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植物有独特的生长习性,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引进外地树种,‘水土不服’,很难养活不说,就算养活了,花钱也不是一点点。像酒瓶树,原产澳大利亚沙漠边缘,属于热带树种,宁波的气候根本不适合它生长。种在宁波,一到冬天,就得专门给它做保暖防寒工作,不是穿‘防寒服’,就是搭‘暖房子’。而养护一棵加拿列海枣,一年最少得花2000元,超出普通绿化树种十倍。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亏的。”有网友如此评论道。

  副市长批示

  要求城管部门牵头搞个规划

  本报的报道引起了宁波市政府的关注。宁波市副市长王仁洲专门就此作出批示,要求城管部门牵头,会同住建、规划、林业等部门,搞个规划,请抓紧实施。

  相关部门也对本报报道表示肯定。市住建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关于城建项目绿化树种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景观效果,也要顾及植物的生长习性,特别是要结合宁波的实际情况,如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便于日常低成本的养护管理。同时,对拟实施的绿化方案的确定,要按基建程序进行充分的论证把关,特别是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不仅要部门会审,还要邀请相关专家参与论证,广泛听取意见,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建设实施后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市规划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也一直在各个建设项目的规划中倡导种植本土树种,不要简单选择高大上的树种。“我们认为,是该有个规划,来对绿化树种的选择做个规范。我们也会积极配合林业、园林等绿化行业主管部门来制定相关规划。”

  市林业局多名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宁波的环境不适应热带树种,他们一直不主张引进这类树种。在宁波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作中,基本上没有热带树种的影子。城市绿化虽然有一定的特殊性,注重景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等,但是也要引进适合本土生长的树种。现在,我们已经尝到了苦果,应该尽快纠偏,以免再出现这种现象。

  城管局计划

  修订绿化条例 加强工程监管

  热带树种既然价格高不容易成活,为何一直都在种呢?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程施工先有规划,宁波市绿地系统规划对树种选择有相应规定,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而任由建设单位“发挥”,造成了漏洞。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城市绿化工程的设计应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城市绿地的绿化设计和施工,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推行质量监理。因为这些规定太过笼统,所以操作性不强。

  另外,《宁波巿城市绿化条例》颁布以来,期间虽然进行了一定修订,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有些内容已与现实不太适应。所以,修改该条例已经是当务之急,今年宁波市城管局已经把修订该条例列入了今年该局计划,目前他们正在做立法前的调研和拟订修改文稿,待成文后会在不同范围内征求意见,并力争明年列入市政府的立法计划。修订稿中将进一步明确对绿化工程的监管。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