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人文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2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老照片收藏家水银:

打捞宁波记忆的有心人

  人物名片:
  
  水银,宁波人,曾供职于金融系统,现为自由职业者。宁波地方文史爱好者,老照片资深收藏者。曾编著出版长篇纪实类小说《宁波!宁波!》及《宁波鼠疫纪实》。对宁波城市地标变迁的历史渊源颇有研究,著有《桃渡后传———宁波新江桥简史》。在个人博客中,曾对天封塔、灵桥、和义门、鼓楼等城市地标做过专题解读。编著的《四明旧影录》第三稿已经修改完毕,通过大量外国人在宁波拍摄的老照片和文字史料,试图还原一个多世纪前外国人眼中的宁波。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山公园
  ▲19世纪20年代的宁波东门口
  ▲晚清民国之交的宁波女孩

  近日,公众微信平台“老宁波”(Old_Ningpo)上推送了一篇题为《宁:寧,寕,甯》的文章,“宁”字在晚清道光年间的三种写法看懵了土生土长的宁波人。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叫水银,他是宁波当地小有名气的地方文史痴迷者,宁波老照片收藏圈的行家。20年来,他倾情于地方文史的探究与宁波老照片、老地图的收集,目前已收藏近一千张20世纪的宁波老照片电子影像和近两千张宁波老照片原片。

  作为土生土长的宁波人,水银始终带着一份温情和敬意去解读宁波老照片。他说,“读老照片也是在读历史,或许还是更真实的历史。”

  记者 庞锦燕/文 胡龙召/摄

  曾以50元买到了灵桥通车老照片

  水银出生于1960年,曾在金融系统供职,现在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我从小对文史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看与宁波相关的历史,可能在潜意识里觉得很亲切。”十几岁时,他写的《反帝桥》(新江桥旧称)就曾入选过《宁波中小学作文选》。出于对历史的喜爱,20世纪80年代,每期由宁波市政协整理出版的《宁波文史资料》,都被他视为珍宝。

  1996年,水银第一次收藏老照片。当天他和朋友去慈溪师桥镇逛当地的古玩市场,一眼就看中了两张1936年6月27日灵桥通车前拍摄的老照片,“当时觉得很有趣,就花了50元钱买了下来。”而真正开始收藏老照片,则要从他的长篇历史纪实小说《宁波!宁波!》说起,“这本小说是我依据发生在宁波沦陷时期的真实事件演绎而成,2011年前后我为了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到处收集过去的老照片。”这次收集的经历,让他深深痴迷于宁波老照片。“当我在国外网站看到江边和义门在屏幕上一点一点展开时,那一刹那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从没见过宁波的城门那么美。”隔着穿越百年的历史影像,老照片中的老宁波让他深深感动。

  近几年来,水银不遗余力地在国外的网站、外国人的著述、外国报纸、明信片、照片原片中寻找有关宁波的讯息,他也关注着网上网下的拍卖会。去年1月,他曾以起拍价近500倍的价格拍下了一张老照片:宁波华美医院已故院长兰公雅谷逝世周年纪念照。国外网站是水银收集资料的重要渠道,并不精通英语的他有个搜索小窍门,“中国实行拼音方案前,宁波的通行英文拼写为NINGPO,只要输入这一旧称,很多资料照片就会在国外图书馆网站跳出来。”

  用老照片解读宁波的“前世今生”

  “地方文化的一大标志是文化符号或印记,比如方言、歌谣、戏剧、特产、建筑、旧时习俗等,老照片在文化符号的视觉识别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其‘一笔不漏’的记录方式,会让直面影像的人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从最初只是出于爱好的普通收藏,到如今研究老照片的历史、文献价值,水银靠着好奇心和使命感,成为宁波知名的地方文史研究者。

  老照片中出现的宁波城市地标和历史事件都是水银的研究对象。去年,水银写了一本书,名为《桃渡后传———宁波新江桥简史》。在书中,水银通过大量的照片和文字史料,将这座桥梁150余年的成长变迁娓娓道来。“老江桥几乎与宁波城同龄,而新江桥却在老江桥建成1040年以后才出现,这也与农业时代的江北岸在宁波城市发展史上的地位要次于江东有关。”在书中,水银从宁波江北现有的一条小路桃渡路开始,展开对宁波桃花渡具体位置的猜测,结合史实得出结论:1877年,新江桥被赎为义桥后,千年桃花渡悄然谢幕。灵桥大修之前,水银曾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了名为“阿拉灵桥”的微博,微博中展示了灵桥的施工图纸、老照片、传说、史实,还有流传甚广的灵桥牌普通话的段子,这其中有许多宁波人之前未曾发现的新史料、老照片。去年,水银编著出版了《宁波鼠疫纪实》一书,书中的20几张现场老照片,再度勾起了人们对1940年发生在宁波的那场空前浩劫的记忆。他带着一种使命感,花了大量的时间比对日本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印行的《防疫对策调查》及日军731细菌部队的相关论文资料,对这些照片进行细致的研究和编述。

  水银培育了不少对宁波历史感兴趣的粉丝。他带着宁波城市街巷变迁的老照片参加文化沙龙活动,为听众解剖宁波城区主要地理位置及一些城市地标变迁的历史渊源。在他的讲解下,百年前的老宁波变得真实而生动起来。

  最爱与群友一起为老照片“破案”

  采访水银并不顺利,在此之前他曾一再拒绝本报记者的采访,拒绝的理由是“宁波比我牛的人还有很多”。他指的“牛人”,是他在QQ群“N维宁波”结识的群友。这个群成立于2006年,由宁波文史爱好者组建,目前群友已增加到83人。

  水银告诉记者,读懂历史老照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收藏者具备历史、人文、风俗、地理等各种知识。他自豪地说,“N维宁波”藏龙卧虎,个个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比如有古砖收集爱好者程健捷,他爱好收集宁波地区各时代的古砖;比如‘牛哥’朱永宁,他对宁波各处大大小小的桥了如指掌。”

  和“N维宁波”的群友们一样,水银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便是根据照片上显示的信息判断地点、拍照的时间,甚至拍摄角度等。对于这样的推理题,水银和他的小伙伴们总是欲罢不能。“知道我们的群友有多牛吗?当时还是大学生的周锐,把一张标注为苏州的老照片辨别为宁波;‘牛哥’从照片深处的山影入手,准确地找到老外当年拍摄的现场,凡他破的案,都被群友们誉为‘铁案’;仇老师是读图大师,他通过几张照片中都出现过的细节,将一组看似破案无望的老照片的地点钉在了镇海。”类似的破案故事还有很多,“有时候根据一道小小的城墙破案,有的则靠远处山上一个小尖尖,判断出一座塔,再依次寻找。”

  水银作过粗略统计,扔进“N维宁波”求破案的外国人拍摄的老照片,有十分之一至今还是“悬案”,比如一张大庙的老照片,至今确定不了它的具体位置。

  新作重现甬城百年前风情

  研究宁波本地文史,水银的案头离不开两张地图:一张是1929年印行的《宁波市全图》,另一张是1936年出版的《鄞县城厢图》。他说解读老照片,地图是重要的工具书之一,“老照片是二维的,把它放在地图上,就构成了一个鲜活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发现旧影内外的人物,追寻其间的事件及其演变,再加上我们原本的认知、感悟,就可以发现诸多历史与文化信息,建立多维度的立体空间。”

  目前,水银已完成《四明旧影录》第三稿的撰写工作。在这本书中,水银通过大量外国人在宁波拍摄的老照片和文字史料,试图还原一个多世纪前外国人眼中的宁波。在他的新浪博客“独立观察员”上,他曾分上下两集写过专栏介绍。在文中,他罗列了自明代以来的旅甬居甬的不完整外国人名单及简单行迹介绍。他笑着说,《四明旧影录》暂时没有出版计划,因为印刷成本太高,估计可能会一直“躺”在他的电脑硬盘里。

  水银介绍,《四明旧影录》采用的老照片出处,大多来自英国阿查理相册、美国杜德维家族相册、包腊家族相册等。他推测说,这几本相册里的宁波老照片,估计有相当一部分出自英国华生少校之手。华生是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的英国籍人,1862年随华尔的洋枪队来到宁波后,先后担任过宁郡卫安勇的帮带、教习和江北巡捕房督捕。他在1865-1876年间,足迹遍布宁波城乡,他所拍摄的照片,大多为在甬工作的老外所收藏。

  名人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