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斌 文 胡龙召 摄 宁波市群众登山大会“十峰登山大联动”昨天在象山东搬山进行(如图),500多名抢到名额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领略了这座“最灵气山峰”的雨后胜景。“周末只要不加班没有特殊情况我都会和朋友们出来参加户外活动。”网名为“彩色铅笔”的年轻姑娘说,前三站没能报上名,希望接下来的各站都不再错过。而昨天东搬山原生态路段上的不少蚂蝗让一些选手频频“中招”,由此,执行该项赛事的宁波大自然户外俱乐部负责人忻雪明提醒大家:天气变热,进行户外活动一定要注意预防昆虫蛇蚁的“骚扰”。 参加登山的选手,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东搬山海拔810米,位于象山县西乡西周镇,与宁海接壤,无论山高、峰秀、气势都堪称象山第一山,曾获评“宁波十大特色山峰”之“最灵气山峰”。东搬山登顶之路有陡峭的坡道,要跨越堆砌的乱石,再加上天气原因,组委会临时把本次活动路线距离从原定的17.4公里调整为12.6公里,但是由于雨后道路湿滑,并且路线总爬升量800多米,对初级户外运动选手来说还是属于强度比较大的。 昨天早上7点不到,选手们就从市区出发赶往东搬山。“以前我在学校里就没有周末睡懒觉的习惯,经常参加散打之类的项目玩玩。”网友“彩色铅笔”去年刚从学校毕业,她说工作以后也还保持早起习惯,喜欢参与跑步之类的健身活动。 这次她和“宁波途野户外俱乐部”的30多名队友一起报名。“彩色铅笔”说自己是户外运动的新人,希望从难度不是太大的活动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她所在队伍的队旗上印着“安全·快乐·团结”几个字,她说“这是我们队伍的核心理念”。 登山队伍中还有一支名为“红领巾”的小队伍———4个人虽然装束不一,但都统一戴着红领巾。今年48岁的“红领巾”成员黄岩告诉记者,他们是同一单位的同事,之前登十峰活动的前三站都参加了。“戴红领巾是为了给自己找些童趣。”黄岩说这支队伍成立于两年前,“常年坐办公室,肚子也大了,所以我们选择每周出去活动一下,锻炼身体,释放压力。东搬山第一次来,填补了我们爬山地图上的又一块空白。” 天气热了蛇虫多,参加户外活动需做好防备 登山前,工作人员就提醒报名选手:“部分原生态路段可能有蚂蝗,请大家做好预防工作。”但昨天还是有人遭遇蚂蝗叮咬:象山户外救援队的一名小伙子到达终点,感觉手臂有异样,拉开袖口抖了抖,竟掉出一个撑成滚圆“小血球”般的蚂蝗;一名电视台记者到达终点后,同样从裤腿里抖落一个蚂蝗“小血球”,小腿上的伤口还一直冒血…… “天气热了,参加户外活动很可能会遇到蛇虫的骚扰,事先做好预防很有必要。”忻雪明昨天带的花露水、风油精、医用包扎用品帮助了不少人。“出行野外尽量穿长袖衫长裤;树丛里或是潮湿的高地草原带,是蚊虫滋生的温床,最好选择宽阔、干燥又通风的地方作为露营地。万一不幸被蛇虫叮咬,必须知道如何及时妥善处理。” 忻雪明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户外防虫的小妙招: 被蛇咬伤———若难以判断是否有毒时,建议按毒蛇咬伤情况急救处理,比如找干净水源冲洗伤口,尽量挤压、稀释毒素;尽快用绳子或布条结扎伤口近端并将患肢放于低位等。而在赶往急救点时最好有人背或抬,若没人,受伤者走动要缓慢,避免奔跑,以免血循环加快致毒素迅速扩散。 防蚊蝇蚁———戴上头罩网、手套,将裤管塞入鞋筒或袜筒内,用驱蚊药水涂抹全身,这样都可以得到更佳的保护。树枝上常寄居着会刺人的蚂蚁,也不可在多蚁之丘或蚂蚁出没的小径附近宿营,万一遭其刺咬,用冷水肥皂清洗即可。 防蚂蝗———无论是水蚂蝗还是山蚂蝗都嗜血。进入山区前,可用酒精、肥皂、食盐等涂抹在皮肤及衣裤上,以遏止蚂蝗入侵。经过草丛或森林时,将身体暴露部份如颈、头、手臂及脚等处用雨衣、毛巾、绑腿等掩蔽起来。若蚂蝗咬住你的皮肤,切忌用手抓,因为这一抓,很可能把头扯断,让它留在皮肤内,导致传染病。最好是以手拍动皮肤,或在其身上涂食盐、白糖、石灰,或以香烟、火柴等熏烧之,则自然脱落。 被蜱虫咬———一旦发现蜱虫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