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十天时间,2016年高考将拉开帷幕。作为“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各地防作弊措施再升级,多举措部署“史上最严”高考考场。
全程安装摄像头监控试卷运送
去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7年有期徒刑。作为“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为此,教育部印发了《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对今年高考试卷的印制、运送与保管、考试的实施、评卷等流程都进行了明确。
该规定提出,试卷运送车辆须加装视频监控设备或使用GPS、GPRS等技术手段,确保教育考试机构实时监控到试卷运送全过程。试卷整理、保管、分发场所须安装2个以上摄像头,进行全程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录像。
此外规定还强调,考试期间,每个考场内配备2名以上监考员,考场外设若干流动监考员。监考员由考点主考或考区相关负责人聘任,不得由本考区高三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担任。
考场验证引入“人脸识别+指纹”
记者了解到,今年高考期间,不少地区还将把高科技引入到考场,用于提升考场作弊防控系统。
此前教育部下发的通知中特别明确,要结合各地实际,采用二代身份证现场报名确认、现场采集照片和指纹或指静脉等生物特征、及时进行信息比对等措施严防替考。
而各地目前也分别升级作弊防控系统,其中不少地方采取了“人脸识别+指纹验证”的入场“双保险”措施。
例如,为防高考作弊,广东今年将首次启用身份识别系统和无线电作弊防控双系统,并结合金属探测仪、考场电子监控系统,实现考试管理的现代化。而广州市则将启用“人脸识别+指纹验证”的方法,防范高考舞弊。
同样,湖北省今年也将开展指纹识别、人脸识别验证考生试点。该省要求所有考场和考生休息室安装和有效使用防范无线电通讯作弊的设备;出动无线电监测车对疑似作弊信号进行拦截、干扰,利用高科技手段防范和打击手机、无线耳机等高科技作弊行为。
多地禁戴手表入考场
今年高考,不少地区依然对手表下了“禁令”。福建、湖北、安徽等省份纷纷明确,禁止佩戴手表等计时器入场,考点统一配置无声挂钟。
同时,为防止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借上厕所的机会作弊,海南省考试局明确要求,各考点要安排专人对洗手间进行手机、书籍等物品的清理。海南还要求,在考试过程中,如有考生如厕后返回考场,监考员应在视频监控下用手柄式金属探测器(声音设置为震动报警模式)对考生重新进行安检,确认无违禁物品后,考生方可进场继续考试。
多地严格考生请假制度防替考
江西要求汲取去年南昌替考案教训,宁夏方面还规定,本科高校高考期间将加强在校生管理,严格请假制度,逐一确认离校学生去向,严防出现充当替考“枪手”的现象。
陕西省公安机关则要全面排查涉嫌替考、“助考”等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取缔不符合规定的涉考培训机构和“助考”中介,严肃查处以“考试辅导”为名从事和参与非法窃取考生报名信息、制贩假证、组织考试作弊的违法活动。对于发现的替考现象处置问题,一些地区也表示“绝不手软”。在海南,若监考员发现考生本人相貌与身份证、准考证、考场考生花名册上的照片不符,且经考点主考核实确系替考的,不仅同样会要求考生写明情况并签字,考点还会将违规考生移送当地公安机关处理。
综合新华社、央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