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今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3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不完的雨”让市民更期待海绵城市

  胡晓新

  从4月到5月,雨水一直是天气舞台上当仁不让的主角。眼瞅着日子已经到了5月底,雨水丝毫没有要“谢幕”的打算。刚刚过去的双休日,有多少人被窗外滂沱的雨声和时不时炸响的雷声吵得没能睡好一个安稳觉?据宁波市气象台消息,上周六晚上8点到昨天12时,全市普降大雨,部分地区出现暴雨,降雨量达到50毫米。市区昨现20多处积水。难怪朋友圈有人感叹“天就像漏了一样”。

  5月30日《宁波晚报》

  

  如此充沛的降水,怎么可能是缺水?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宁波确实是实打实的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浙江省人均水平的60%,全国人均的55%。4月~9月降雨量就占全年的70%,汛期易产生洪涝等灾害。如此充沛而宝贵的雨水,绝大多数却在汛期成为灾害,或淹没道路,灌入房舍,或白白排入大海,雨水利用量仅占全市供水量的1%左右。因此,建设“涝时吸水,旱时吐水”的海绵式城市,显得迫在眉睫。

  “下不完的雨”让市民更期待海绵城市。目前,宁波在“最大限度地留住雨水,并很好地再利用这些雨水”的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且制定了相关目标:至2020年,全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能将70%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至2030年,全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目标要求。上月,宁波入列全国“海绵城市”试点。今后三年,宁波每年将获得中央财政4亿元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资金补助。

  市民期待海绵城市,除了有关部门要科学决策、规划和建设,更离不开每个人自己的身体力行。可以说,每个市民既是受益者,更应是参与者。除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设施规划方案,工程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外,参与的方式还有许多。比如,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大途径是在雨天或汛期大量集纳雨水并加以利用。而雨水蓄存工作,无论是在小区或自家楼下准备雨水罐,还是改建可以集纳雨水的“绿色屋顶”,都需要每个居民主动积极地支持和参与。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平均每人每天能节省一桶水,全市一天能省下多少水?一年下来,肯定是个足以为海绵城市加分的天文数字。

  又比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多种途径回收与蓄积的大量雨水,如果水体受到了较大污染,处理与利用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且会影响到这些雨水的利用率。因此,市民特别是小餐馆经营者不往道路雨水收水口乱倒泔水,不乱扔垃圾,自觉保护这些回收与蓄积的宝贵雨水,应当成为每个市民的义务。

  只有市民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市民的期待才能更快地成为现实,“海绵”的功用才能得到更持续的发挥与提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