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顶 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0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联合“王英工作室”、市心理援助协会走进外来务工子弟学校

检察官教孩子如何应对“怪叔叔”

  王英死死地拉住孩子的手,反复抚摸,孩子下意识地往后缩。记者 胡珊 摄

  □记者 胡珊

  通讯员 马俊

  

  这两天,关于未成年人的性侵保护一直是热门话题,不仅仅是因为宁波几家司法单位不约而同发布了未成年人性侵保护白皮书,5月18日鄞州还发生了一起11岁小女孩放学途中险遭伤害的事情,牵动了很多家长的心。

  因此,本报联合海曙区人民检察院“王英工作室”、市心理援助协会,走进外来务工子弟小学,教孩子们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检察官和心理咨询师从大量案件中总结出来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防范技巧,目的是告诉孩子们如何判断性侵害,如何面对和制止性侵害。

  什么样算性侵害?

  “和我们平时知道的有些不太一样,并不是非要遭受了最恶劣的事情,才叫性侵害。”5月25日,在去给东钱湖仁达学校的孩子上课前,海曙检察院检察官王英纠正了记者的错误观念,“性侵害可能是猥亵、骚扰、不必要的抚摸,甚至让未成年人去触碰他人的隐私部位、观看不健康的视频等等,这都属于性侵害的范畴。”

  王英在海曙检察院未检科办案多年,她创办的“王英工作室”是全国首家以检察官个人名字命名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最近她还获得了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因为办过太多这样的案件,她很清楚对未成年人性侵害的界限在哪里。

  面对东钱湖仁达学校四年级一个班的48个小学生,王英说:“不知道什么叫性侵害的请举手。”全班都举起了手。她请了一个女同学帮忙一起游戏。

  王英轻轻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赞扬孩子的字迹不错,“这传达的是一种关心,是正常的交往。”

  第二次,王英依然在赞扬孩子,但却死死地拉住孩子的手,反复抚摸,孩子下意识地往后缩。“你们看,我们的身体会告诉我们。一种没有必要、让我们觉得不舒服地触碰我们背心裤衩覆盖地方或者身体其他部位的行为,就是性侵害。”王英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不必要”、“不舒服”两个词。

  场景一 公交车上碰到“怪叔叔”怎么办?

  判断性侵害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侵害的发生,为了让孩子们在真的面对侵害时,知道怎么做,侵害被呈现为4个高频场景。

  比如在公交车,或是一些人多的公共场所,碰到有不法分子意图不轨时,应该怎样反应?

  “第一句话是,‘你想干吗?我又不认识你。’声音一定要大。第二句话是,‘我还未满14岁,你这样是要坐牢的。’”为什么要强调自己未满14岁?王英说,刑法中有很多罪名是以犯罪嫌疑人明知犯罪对象未满14岁为成立要件的,告诉他自己未满14岁周岁,不给对方逃避法律制裁的口实,而且儿童的身份也更能激发周围的群众的保护欲。

  王英找了2个小朋友当场演练,2个孩子都很害羞,尤其是女生,声如蚊呐。王英问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心慌吗?”女孩点点头,“记住对方比你还心慌,你声音一定要大,要清晰,要坚定,这样才能阻止对方的进一步行为。”

  场景二 和“怪叔叔”独处时怎么办?

  敢在公共场合性侵儿童的不法分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案件还是发生在偏僻地带或是没有旁人的房间里。

  “如果邻居家的一个叔叔看你独自在家,过来又摸又亲,你拒绝了,他还硬要你陪他玩,怎么办?”王英问孩子们。

  “打”“踢他”“大声呼救”“打110”“跑出屋子去”……孩子们七嘴八舌,王英都没有表态。这时坐在前排一个胖胖的小男生轻轻地说了一声,“拖延时间。”

  “回答得非常棒。”王英赞了一句,“大家说的都对,但是也要记住,坏人可以骗。”

  “你可以告诉‘怪叔叔’,我现在肚子饿了,不如先一起去附近的小卖部买点吃的再陪他玩。等到了人多的地方,就可以找机会呼救或者脱身。”

  怕孩子们没完全领悟,王英继续问,“如果‘怪叔叔’不上当怎么办?”

  这下孩子们又活跃起来,“去上厕所”“告诉他爸妈快回来了”“先顺着他,让他放松警惕,再找机会溜走”……

  场景三 遇到“怪叔叔”搭讪怎么办?

  这个问题大概是四个场景中最不让孩子疑惑的场景。

  “如果陌生人要你带路怎么办?”“可以把路线告诉他,但如果他要我上车带路,我就快速离开。如果他跟着我,我就一直沿着人多的街道走,并赶快给爸妈打电话。”

  “陌生人递过来的饮料、食品能吃吗?”“不能。”

  “如果陌生人说认识你爸妈,你爸妈让他带你去肯德基,怎么办?”“叫上全班同学一起去。”

  王英同时补充道:“孩子们,你们说的都很对。但是也要相信,我们身边啊,大部分都是好人。但是我们也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大家觉得能够分辨吗?”“可以。”孩子们整齐响亮的回答让王英和她的同事都绽放出了笑容。

  场景四 不幸遭到性侵怎么办?

  “如果万一不幸遭到了伤害,孩子们你们就跟以前不一样了吗?”这个问题孩子们第一次的答案是“是的,不一样了”。王英再次询问,孩子们回答又变成了“不,还一样”,不过声音稀稀拉拉。

  王英很理解这种不确定。“大部分未成年人,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性侵害对她(他)意味着什么,她(他)很大程度是从身边人的言语行动中,判断出这件事对错。如果大人态度消极,总是粗暴对待孩子的疑惑,孩子会觉得这事非常糟糕,而且是自己的错。”

  因此,她加重声音进行了强调:“记住,孩子们,做错事情的不是你,而是坏人,你跟以前一样可爱。如果遭遇不幸,该怎么做?第一,记住对方的体貌特征;第二不要着急洗澡、换衣服,要保留一些痕迹帮助警察叔叔抓住坏人;第三,赶紧告诉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让他们带你们报警。”

  记者手记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次活动

  5月18日,鄞州一名11岁女孩放学后,在自家楼下被一名男子拉进了地下车库,如果不是有行人经过,下面会发生什么,谁都无法预料。

  反复看了事发视频,震惊愤怒之余,我才发现,教给孩子的“背心裤衩”童谣,根本无法面对这样的突发场景。作为一名母亲,除了后怕,我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因为文化原因,我们极少去谈论一起性侵案件的细节,当然为了保护受害人的隐私,我们能从公开渠道获取的案件细节也很少。这导致我们中的大多数,对性侵的手段几乎一无所知。

  即使是成年人,在遭遇性侵害最初的试探行为时,也要经过疑惑———判断———愤怒———反抗的过程。如何让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在遭遇到突发性侵事件时,能快速判断出对方意图,并下意识地做出正确的反应,童谣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海曙检察院的王英检察官办过很多起未成年人性侵案件,提起案情她总是情不自禁地摇头,我感觉那些封锁在案卷里的细节比电影还要残酷。那些办过的案子促使她这些年都在做同样一件事———一遍又一遍教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

  这些技巧都是从成百上千个案例中总结出来的,都是一些场景式的短剧,家长可以在游戏中与孩子反复练习,有助于孩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

  让所有的孩子都远离性侵害,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童年,就是这起活动的初衷。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