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民 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04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语文课上引出超声波一词五科老师上了整整一学期

市实验小学探索融合课程,让孩子随性学

  孩子们在展示超声波创意作品。 记者 徐叶 摄

  □记者 徐叶 通讯员 池瑞辉 朱尹莹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第十课《蝙蝠和雷达》,解释了一个充满科探感的概念:超声波。而生活中,超声波与数学、科技、美术都有紧密关联,5科老师围绕这个概念,让学生整整“玩”了一学期。昨日,宁波市实验小学对“融合与创新”课程改革进行成果展示,这堂以“实用”为本的融合课程赢得了中央教科所主任点赞。

  拆掉学科间的墙

  为什么在漆黑的夜里,蝙蝠怎么飞都不撞墙?这学期的第三周,宁波市实验小学405班的孩子们就从语文课上了解了超声波的秘密。可是,人们利用超声波发明了哪些事物,这些又如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一堂平面的“文字”课撩起了孩子们的求知欲。课后上网查资料,够么?

  当然不够。数学老师大展身手,从公式的角度解释了超声波工作的原理,尽管有点难,学生们突然觉得数字不那么枯燥了。科学、信息技术老师讲电子元器件,手把手教学生们做手工,将小脑袋里的一幅幅“科技草图”变为现实中的半成品。美术老师成了“装饰大师”,从工业美术角度,让小发明小创造变得更实用、更漂亮。

  导盲杖、智能垃圾桶、迎宾狗、防盗器,甚至超声波防近视器,在昨天的课程展示会上,孩子们展示了小组创作的超声波小物件,兴致很高。

  据了解,超声波这个概念涉及5门课:语文、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和美术。四年级的5名老师从学期初就组成了一个“项目组”,为孩子们求知探索提供全方位服务。

  “不存在哪个老师抢了谁的课堂,也不一定5个老师同时出现在教室里。”语文老师唐丽波说,我们取长补短,希望学生享受最有趣的体验。

  拆掉校内外的墙

  常有人抱怨,进入社会后才发现,学难以致用。那么在小学阶段,孩子们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才算“真才实学”?超声波这堂课除了融合课程外,又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

  学过超声波概念后,405班学生中七八个孩子,因为共同的兴趣建立了“超声波导盲杖”创意小队:学生们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想着用一根登山杖加上超声波传感器、扩音器,就可以制作出他们设想中的“超声波导盲杖”。不过,实践过程中才发现,得在登山杖上给这些电子元件搭建一个合适的安装平台。选择怎样合适的材料,如何搭建,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亟待攻克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学生们可以在课间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在家研究,还能求助学校以外的“专家”。只要孩子们想学,“老师”无处不在。

  “压根没有什么教案,学生本身的需求就是指挥棒,他们想要做的,老师们帮着去放大,去实现,然后融入自身学科的知识。”该课程的“设计师”,科学老师陈振总说,这种模式是不是与生活本身有点像。即便进入社会工作了,也是如此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吧。

  据介绍,这种融入孩子生活的探索课程,与以往传统的创客教育很不一样。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没有固定的课时,老师绝对不会灌输知识给孩子。学习效率,取决于孩子自身。

  珍爱孩子的“随性”

  据记者了解,宁波实验小学融合课程试验在三个年级试点,四年级的关键词是“超声波”,三年级和五年级分别是“灯”和“桥”。学生们随性畅想和体验,各科老师将此聚合成课。目前,我市进行这类试验的学校还比较少。

  学生家长称,对于孩子们而言,其实很多知识早就超出了小学的范畴,很难的,可是没有畏难情绪的干扰,他们就是把将想法转换成了现实的作品,敢想敢做,很厉害了。

  中央教科所主任陈如平点评说,在传统课堂中,学科之间有很多的重复,而且是被人为地割裂成很多学科,这种课程就将知识点高度集成和整合。“孩子是天生的发明家,这种综合性课程将是未来趋势。”陈如平说,课程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这种没有边界的项目课,不仅保护了孩子们创意创新的想法,还让他们学会用工程思维去解决问题。

  他举例说,好比折纸飞机,不单单是一堂手工课,孩子们可能还懂了“空气动力学”,并且利用它实现自己的梦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