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以租代管”激活沉睡土地】 长期未用的储备土地摇身一变成了临时停车场、公交场站、都市绿地……近日,一些细心的海曙市民发现,原先家门口的“荒地”变成了一个个公共场所,既消弭城区“伤疤”,也造福于民。这是海曙区试水储备土地“以租代管”模式以来的成果,通过合理的准市场化操作,瞬间激活沉睡土地的潜能。 6月6日《宁波晚报》 官方微博 海曙“以租代管”激活沉睡土地的举措固然值得褒扬,但笔者想到的是,为什么这些储备土地会“长期未用”,为什么这些储备土地会因为“无主”,而被倾倒垃圾、渣土或是搭建违建? 某种程度上而言,储备土地长期荒芜,或被侵占,既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也是人力资源的浪费———比如,城管等执法部门就陷入疲于应对的怪圈。 笔者以为,比起“以租代管”激活沉睡土地更迫切的是,相关部门应针对一些长期未用的闲置土地,建立健全的查处机制,必要时,通过金融、法律等手段予以调控或处罚。 【44岁父亲报名高考激励儿子】 “距离高考还有2天,加油!”前天上午,44岁的合川师范附小语文老师罗晓艳登录QQ,在个性签名一栏敲下了这句话———为了激励读高二的儿子,这位44岁的父亲28年后再次报名参加高考。他想让儿子明白:“我一个丢掉书本28年的中年男子都有勇气再次面对高考,你念了18年书的男子汉难道会怕这点困难?” 6月6日《重庆晚报》 官方微博 44岁父亲报名参加高考,只为了给孩子树榜样!这位父亲的用心可谓到了极致。 不过,笔者以为,“榜样的力量”并不都是无穷的。对孩子来说,父亲此举,既是动力,也是压力。试想一下,万一做父亲的高考失利,名落孙山,那么当儿子的会不会以为“老爸都考不好,我还能咋样?”反之,如果这位父亲顺利通过高考,孩子会不会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再则,高考本来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岂是一个父亲为了激励儿子的“试验地”?如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又如何消除? 本期主持 胡晓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