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陈琼 郑轲 谢美君 今后去医院门诊看病挂盐水的情况将越来越少。记者昨日从宁波市卫计委获悉,根据省卫计委的相关通知,我市三级甲等医院将于6月底前全面停止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三级乙等医院于今年12月底前停止。 控制门诊输液有了具体时间表 去医院门诊看病,最常见的给药方式有外用、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等几种。一次静脉输液相当于一次小型手术,相对其他给药方式来说风险是最高的。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给药原则,也是我国卫计委所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去年底,宁波市卫计委曾向各大医院发出通知,要求减少门诊输液,不过当时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表。 记者昨日从市卫计委了解到,根据省卫计委“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我市明确了严控门诊抗菌药物静脉输注的时间表:2016年6月底前,我市三级甲等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急诊和儿科门诊除外);2016年12月底前,我市三级乙等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急诊和儿科门诊除外);儿童医院、各医院儿科及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逐步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多家医院已停止抗菌药物输液 记者昨日了解到,从去年底开始,宁波多家医院已经陆续停止了门诊抗菌药物输液。一些医院对门诊输液的总量和比例也着手控制。 2014年,市第一医院逐步开始输液控制的相关工作,从去年12月7日开始,已全面停止门诊输液,包括抗菌药物和其他药物。 市第二医院的门诊输液管控工作也从2014年开始,当年9月,医院叫停中成药门诊输液,当年11月17日,医院全面管控门诊输液,严重脱水但不能经口服途径补液、需用药物仅能经静脉途径给予者等五种情况才给予门诊输液。2015年初,进一步规范门诊静脉输液的适应症,门诊输液施行日报制度。今年6月1日起,市二院门诊已全面停止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去年12月起,宁大附属医院开始控制门诊输液,停用了全部中药注射液。今年1月开始,取消成人输液(包括抗菌药物和其他药物),儿科门诊和急诊输液仍保留。 从今年6月1日开始,宁波市中医院全面停止了门诊输注抗菌药物。 能有效遏制抗菌药物滥用 长期以来,不少市民都认为“挂盐水病就好得快”。实际上,不必要的液体输入体内,会对机体产生额外的处理负荷。 我市逐步取消门诊抗菌药物静脉输注并控制输液总量,医院表示欢迎,越来越多的患者也接受了这个观念,主动要求挂盐水的情况越来越少了。 通过静脉输注药物的种类有很多,抗菌药物是其中的重要一类。“如果把2014年开始的门诊输液管控叫作1.0版的话,那么6月底前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则是2.0版。”市二院院长助理、医务部部长茅月存表示,1.0版是在输液总量与输液范围上进行控制,2.0版的规定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抗生素的滥用。 门诊输注抗菌药物叫停以后,对于确实有需要的病人怎么办?多家医院表示,急诊仍保留抗菌药物静脉输注。记者从鄞州二院了解到,从7月1日开始,除抗菌药物以外,其他药物输液还是可以在门诊进行。急诊的危急重症病人和小儿科患儿由于病情变化通常较快,仍然可以输注抗菌药物。对于门诊普通病人,则首选抗生素口服药物。医生将严格把握指征,如病情确实较重,可走急诊通道或住院治疗。 市二院院长助理茅月存表示,对于确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感染患者,会优先选择口服途径给药。对于严重感染患者,需要进一步治疗观察的,则收治入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