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晓旻 昨日,第四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颁奖典礼在慈溪隆重举行,刘心武的《飘窗》、宁肯的《三个三重奏》、袁劲梅的《疯狂的榛子》、范稳的《吾血吾土》、康赫的《人类学》这五部作品获奖。 五部获奖作品各有千秋 获奖的五部作品中,刘心武的《飘窗》描述了一幅当代“清明上河图”,展现出各阶层的生存困境、人性尊严以及斑驳的世间风景。宁肯的《三个三重奏》从不同维度讲述三个故事,从权力心理结构角度深度透视人,将通俗的现实转换为纯文学表达。袁劲梅《疯狂的榛子》以二战时中美混合联队的抗战史实为叙述核心,结构了母女两代人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的认知与反思。范稳的《吾血吾土》讲述了号称西南联大学生“三剑客”的赵广陵、刘苍璧、廖志弘的抗战生活和人生遭遇,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巨大世事反差,将时代的荒谬、历史的纠葛、乱世浊流中的个人命运,体现得尤为入力。康赫的《人类学》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人物肖像,无孔不入的上帝视角,诡异多变的行文手法,深入时代废墟,以复合声部勘察动荡的人心。 颁奖会上,五位获奖作家分别发表获奖感言。来自美国克瑞顿大学的著名哲学教授、华人作家袁劲梅长久生活在听不到汉语的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城,她认为文学创作和哲学研究一样,都是寻找未知的乐趣,并且探讨生命本身。她动情地说:“文字是家乡,文学是灵魂的归宿,写作就是去往灵魂想去的地方。”这也是她坚持汉语创作的动力。 该奖项颁奖地点永久定在慈溪 著名作家刘心武在颁奖仪式结束后作了主题演讲。作为中国文学贯穿式的大家,很多读者认识刘心武,也许是从他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开始的,这个短篇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也被很多人误以为是他的处女作。刘心武澄清,自己真正的处女作其实早在1958年8月就发表了,是一篇关于苏联小说《第四十一》的书评,刊登在《读书》杂志上。刘心武回顾了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经历,并告诉年轻人写作要有“野心”,要有高度。这次的获奖作品《飘窗》是刘心武20年来首部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小说。但他也对自己的现实主义的创作进行了反省,自认自己在文本的创新上没有年轻的作家有优势。但他依然很开心,认为这是一个充满亮点的奖项,并且自己领奖的同时还在慈溪度过了74岁的生日。 据悉,《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设立于2010年,该奖项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共慈溪市委、慈溪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慈溪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慈溪市作家协会承办。每逢双数年颁发,评选范围为颁奖年度前两年内在中国大陆首次发表的原创长篇小说。双年奖颁奖地点永久定在慈溪市。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慈溪市委副书记、市长施惠芳昨天在颁奖典礼上分别致辞。施惠芳说,《人民文学》双年奖这个带“国”字号的活动落地慈溪,让文学梦在慈溪生根、开花、结果,这是慈溪文化之幸事,是慈溪文学之福音。《人民文学》双年奖历届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宁波健康文学生态的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宁波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