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网络“黑粽子”污了食品安全

  斯涵涵

  端午节即将到来,粽子销量增加。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小作坊的“黑粽子”和网上销售的“三无粽子”流入市场,存在安全隐患。许多自称“家庭手工现包”的“私房粽”在网上热卖,可以散装销售,每个粽子的价格多在3元至10元区间内。  

  6月7日中新网

  

  这些网上销售的“三无粽子”,包装简陋,连生产日期、产地、保质期、配料等基本信息都没有。但其生意兴隆无非是缘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在地沟油、注水牛肉、毒豆芽等一连串食品安全案件之后,公众的敏感和质疑难于消除,于是一批原生态食材受到追捧,不少自称“现场制作,边做边卖”的网上销售方式逐渐流行起来,殊不知虚拟的生产场所、污浊不堪的生产环境尤其是生产者缺失的良心,让原本纯朴的传统食品变得危机四伏。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但网上畅销的“私房粽”信息缺失的情况较为严重。除了商家“现做现卖,用料和卫生都没有问题”的口头承诺外,这些散装食品、自制食品,因人员健康、制作环境、运输条件、打包快递等多环节缺乏监管,致使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一些网络食品交易平台在利益的驱使下,有意无意地“关口失守”,加之网销食品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监管存在盲点,一些黑心商家凭借网销平台的东风,把赚钱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消费者的健康权和相关法律也便成为一纸空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莫让“黑粽子”污染食品安全,破坏节日气氛。网上“私房粽”热卖,监管必须上线。首先要改变陈旧的监管理念和方式,不但要加强线下的食品安全管理,还要紧盯“线上”,追本溯源,线上线下一起监管,构筑消费者的健康防线。

  其次要从法律层面对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提出硬性的卫生许可等行业要求,尽快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实现对平台和餐饮企业的双重监管。不仅要让黑作坊无处藏身,还要对容忍、吸纳无良商贩的网络食品交易平台加大惩处力度,督促平台承担相应监管责任。据悉,上海、河南、陕西、北京等多地发布了针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办法,这是一个良好开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