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6幅《平定回部得胜图》之一《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 |
这16幅乾隆御赐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形象生动的大型战争实况图记 由在清廷供职的四位欧洲画家绘制 在法国雕刻铜版并刷印而成 为首次完整展出 □记者 陈晓旻 通讯员 乌莹君 为迎接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天一阁书画艺术院昨起推出建阁450周年系列展:《天章特奖图书富———天一阁藏御赐<平定回部得胜图>特展》,首次完整地展出这套18世纪的皇家巨制。展览以16幅乾隆御赐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为核心展品,辅以明清珍稀古籍和图文版面,从 “四库修书得嘉奖”“御笔题诗咏战事”“中西合璧绘新风”三个方面,细致解读这套铜版画的前世今生,以及与天一阁的因缘际遇。展览将持续至7月4日。 《平定回部得胜图》系乾隆御赐本 《平定回部得胜图》由题名、序跋和16幅黑白铜版画组成,其中16幅图版每页上方均有乾隆御笔题诗及钤印,是目前最好的原版初印本。由在清朝宫廷中供职的四位欧洲画家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绘图,后送往法国雕刻铜版,再经刷印而成的一套描绘清军平定西域叛乱的版画,是乾隆皇帝御赐嘉奖天一阁之物。 据悉,天一阁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命运点。一是黄宗羲登楼,二是获得乾隆皇帝的赏识封赐。前者让天一阁在文人群体中打响了名号,后者则是让天一阁挂上了“全国藏书楼典范”的钦赐牌匾。 为什么乾隆要把这么重要的宝贝恩赐给一家民间的藏书楼呢?据记载,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朝廷诏修《四库全书》,向天下征书。天一阁总共进献了641种书,其中96种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377种列入存目。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是全国藏书家之首。乾隆当时就震惊了:浙东还有这么厉害的藏书楼!于是“龙颜”大悦,相继赏赐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以及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两金川战图》各一套。时至今日,《平定回部得胜图》仍然毫发无损地存于阁中,成为书林的一段佳话。 皇帝出手,必须是精品。那么《平定回部得胜图》是个什么宝贝呢?记者专门去了解了一番。可以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形象生动的大型战争实况图记。在照相机未发明的时候,画家们用极其写实的笔法清晰地记录了一切,完成了这套250年前的“战地照片”。 我们来看看画本身,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画。画作采用全景式构图,场面辽阔,结构复杂,无论是构图方法、人物造型、景色描写还是明暗凹凸、投景透视等技法,都反映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准。这是由外国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安德义,法国人王致诚,波西米亚人艾启蒙共同绘就的,其中郎世宁更是康熙、雍正、乾隆御用的宫廷画家。 记录乾隆功绩,表现大清雄风 这套图描写的是清朝为统一西北地区,和准噶尔贵族进行的战争。乾隆为什么要让宫廷画家去描绘一场战争呢? 明末清初,有一个游牧于今伊犁河流域的准噶尔部势力很强,野心也大。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进攻喀尔喀蒙古(今内蒙古)地区,并占领了西部很大一片领土。尽管清军的武器装备好,但准噶尔也有沙俄的武器支持。康熙皇帝三次御驾亲征,都没能把准噶尔彻底打垮。这一系列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70年,历经康、雍、乾三朝。 乾隆上台后,坚定了平定西北的决心。清军经过前后达5年的远程奔袭,展开大小十余次战斗,两定准噶尔,再定大小和卓回部。一直到乾隆二十二(1757年)年,才最终获得胜利。乾隆皇帝终于实现了爷爷和父亲没能完成的愿望,“收自古以来未收之地,臣自古以来未臣之民”,确定了此后中国疆域的基本轮廓,奠定了中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 看着增加了四分之一的版图,乾隆皇帝怎么能不感慨,怎么能不得意?他决定这样的功绩一定要记录下来!而且乾隆觉得,光史书上空洞洞的文字,还不够!一定要更生动,更形象,更能表现大清帝国的雄风。于是,《平定回部得胜图》就诞生了。 画稿送到法国,历11年刻版完成 记者看到其中一幅名为《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的画。这幅画真实记录了伊西洱库尔淖尔追击战中的情景。明清之际,西洋火器弗朗机、鸟枪、红夷大炮渐渐传入中国。康熙朝正是冷热兵器交替的时期,图中可以看到,清军近战还是以传统的骑射为主,而叛军的主要武器是俄罗斯支援的鸟枪。由于路途遥远,清军配备了适用于野战的轻型红夷大炮。在这一战中,小和卓霍集占率众逃入巴达克山,火力封锁池边路口,企图掩护部队翻山逃跑。而清军大将富德率增援部队追到,用大神炮、威远将军炮隔河猛攻。强攻未见效后,富德又派前锋参领喀木齐布率40名神枪手抢占了制高点,向东居高俯射。于是毫无意外地,清军获得了压倒性胜利。一幅图讲清这么多细节,而这样精细浩大的图,总共有16幅之多。 为什么原稿被万里迢迢地送到法国,做成中西合璧的《平定回部得胜图》铜版画呢?因为铜版画的工艺非常复杂,而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文化中心,这套图在法国刻版,历时11年完成。 另外,为了丰富展览内容,天一阁还展出了《古今图书集成》《钦定四库全书》《乐善堂全集定本》等十余种明清珍贵古籍。其中明抄本《天心复要》为天一阁进呈用以编修《四库全书》时唯一回流藏书阁的古籍,书中钤有翰林院满汉合文大印。此外,还有明刻本《武经总要》《武备志》等古代军事著作,让观展者从各个不同角度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为了配合此次特展,天一阁书画艺术院还特别策划了“章”显快乐———藏书章篆刻体验活动。活动以乾隆皇帝的藏书章“乾隆御笔”作为教学范本,让参与者在欣赏乾隆各种各样的藏书章的同时,也能体验一下篆刻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