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顶 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被人打了,要教他打回去吗?

校长、老师和心理专家有话说

  □记者 胡珊

  樊卓婧

  通讯员 郭军

  

  近日校园暴力频发,李克强总理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要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本月正值未成年人关怀月,孩子们该如何健康成长,我们在宁波晚报公众微信号上做了一个调查,很多读者给我们留言,关于校园欺凌,最让他们困惑的是自己或孩子在学校受了欺负后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我们特地邀请了宁波市艺术实验学校校长陈伟忠、宁波蓝泓心理健康资讯中心主任周敏明及网络红人、资深班主任王悦微老师做了一个在线访谈。

  孩子受欺负的事该怎么跟老师沟通?

  网友“刘氓兔”:儿子上幼儿园,之前一直被一个孩子打,我每次都和老师及对方家长说,对方家长虽然积极配合,但发现其实对方家长根本管不住这个孩子。所以之后我一直盯着老师,老师每次都特别关注这个打人的孩子,并让这个孩子坐在她身边上课,或者让他去别的班,告诉他“打人的小孩我们班不要”。几次教导以后,那个孩子总算不再打人了,说是两人现在成了好朋友。

  

  问:你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老师应该怎么处理?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家长应该怎么样和老师沟通?

  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校长陈伟忠说,很理解家长的心情,但对于孩子受欺负的事应该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如果只是低年级学生之间偶尔的肢体接触,家长要尽量鼓励孩子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欺负达到了一定严重的程度,或者持续了一段时间,就应该及时跟老师沟通。

  对老师而言,如果是孩子打架,老师肯定会事先了解事情的原委,引导孩子各自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引导他们今后遇到此类事情时的正确解决方式;但如果真的发生了欺凌情况,比如一群孩子恶意欺负一个孩子,一个强壮的孩子恶意地欺负一个弱小的孩子等,老师必然会对欺凌方严厉批评,并联系家长共同教育。

  遇到孩子在校园里被欺负了,家长最好能心平气和地与老师沟通,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跟欺凌一方的家长沟通时,态度平和、要求合理更会得到对方家长的积极配合,这样就更有利于事情的处理。

  孩子在外面挨了打为什么不跟父母说?

  网友“豆芽菜”:宝贝幼儿园已上一年,幼儿园里也有小朋友打他,或是跟其他孩子玩耍时也会被打,但是他从来不跟家里说,除非我们看见他被人抓坏了,问他谁打的他才会回答,我很是担心。不知该如何教他保护自己,也跟他说过让他回击,他只是嘴上说说好的,真的被打时还是不会还手。是胆子比较小吗?真不知该如何教他保护自己。

  

  问:孩子被打为什么不主动说?是因为对家长信任度不够吗?我们发现后应该怎么处理?如果孩子不说,有没有哪些征兆可以知道孩子在校园里被欺负了?

  宁波蓝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周敏明说,如果孩子平时比较活泼,单单就是被打了以后,回家不说,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分析。

  一个6岁的孩子在处理危机时,行为所受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性格遗传,另一方面则是家庭环境。为什么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都不说,做父母的可能要检讨一下,在以往类似的场景中,自己都是怎么对待孩子的诉求的,比如有没有在孩子诉说受到委屈时,粗暴地打断过他,或是冷漠地忽视,甚至是冷嘲热讽地打击过他?

  如果是父母跟孩子之间交流不畅,导致孩子被打了回家也不说,家长不妨可以先从开心的小事上,培养与孩子的沟通习惯。比如平时多让孩子讲讲一些开心的事情,这样双方的感情就拉近了;接着可以鼓励孩子讲一些正常的事情;再是一些不安全但与孩子无关的事情;最后鼓励他把不开心的事情讲出来,帮助他宣泄不好的情绪。

  哪些征兆可以知道孩子在校园被欺负了?其实途径很多,做父母的从孩子的肢体动作、脸色心情应该都能感觉到。但与其观察这些,不如多练练如何跟孩子沟通,想要孩子养成乐观开朗勇敢的性格,做父母的还是要从自我改善做起,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还是家庭。

  王悦微老师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包括孩子们的小世界。孩子有矛盾和纷争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是因为个别孩子从小被家里娇宠,养成了自私霸道的处事方式,有些只是孩子们还不懂如何待人接物。

    孩子被人打了,教他马上打回去吗? 

  网友“DD”:多种情况来看吧,如果是暴力,性质严重的,我直接叫我儿子打回去,我觉得要给孩子反抗的勇气,告诉他对方并没有打你的权利。很多人会说我没素质,如果法制和道理限制不住一个人的话,那就只能用武力,找回自己的尊严。

  网友“卓不凡”:我家的以前被人打就哭,我就告诉儿子,别人打你,你就打回去。矫枉过正,现在不爽了就打其他小朋友。“打回去”还是有待商榷。

  

  问:调查中有三成以上的父母认为被打了应该打回去,有家长为了让孩子强大不受欺负,甚至送孩子去练跆拳道,这样对吗?

  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校长陈伟忠说,教孩子以暴制暴,正是校园欺凌的源头之一。持“打回去”观点的家长应该思考另一个问题:制止校园欺凌,的确应该对欺凌方形成有效威慑,但是不是只有暴力这一种方法?

  毫无疑问,教孩子勇于反抗,里面包含的正面信息是,告诉孩子在面对危机时要果断、勇敢;但同时也告诉了孩子放弃忍耐。忍耐就一定意味着懦弱吗?不是!忍耐是一种权衡,也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好的品质。就像我们成年人,进入社会后,面对一名持刀歹徒的抢劫,你会选择是暂时忍耐还是反抗?

  不能以暴制暴,那该如何教孩子处理被打的局面?如果不是被人刻意欺凌,这种事情可以交给孩子自行处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交良友,另一方面可以教孩子学会沟通,学会自行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

  比如,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跟对方说,“这件事第一次发生,父母叫我自己解决,如果此事再次发生,我会告诉爸妈,找老师。”如果事情还在发生,家长这时就可以出面了,让打人的孩子意识到行为的严重后果,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方式比以暴制暴要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