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师在宁波二中考场外给考生一个拥抱。记者 刘波 摄 |
□记者 徐叶 整理 今年中考试卷有何特点?命题导向是什么?有什么趋势?中考昨天下午结束,宁波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今年中考试题的命题意图。现简要摘登,供师生和家长参考。 历史与社会思品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是“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两课程的共同目标。命题紧扣上述目标进行,同时还立足基础,关注能力,注重渗透,贴近生活。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试卷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是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都放在能力考查上。如:考查学生从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由于“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考试是综合性文科测试,学科领域较为宽广,势必要增强学科的综合性。同时,试题的取材除教材资料外,还应注入时政热点、乡土资源和学生生活等鲜活的时代元素,从而彰显时代特色。 此外,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题目答案是唯一的,需要统一得分,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题目则注重开放性,答案是多元不唯一的,评分注重采意不踩点。 英语 整份试卷的特点可概括为:难度合理,试题稳中有变;注重基础,突出语用功能;选材丰富,体现立意价值;回归生活,彰显语言运用。 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题占较大比例,考试内容覆盖整个初中阶段《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综观所有材料,或是来自学生身边的日常事件,或是对学生生活学习有指导意义的故事、常识、建议。试题的设计突出语言的应用性。 其中,听力部分取材广泛,源自生活,近于生活中的真实交际。完形填空主要检测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强调语境的重要性,避免孤立的意义考查。阅读理解中,全文整体及段落理解、推断题较多,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语篇整体、段落、句子的理解,对文章整体推理判断的能力,同时也兼顾了对词义推断、主旨归纳、文章题材理解的考查。词汇运用和语法填空,有针对性地考查语法知识、词汇知识、习惯用语、固定搭配和语用知识。 今年的书面表达题目是半开放的,话题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有真实情感,是否有个人观点阐述,语言是否得体,文章对考生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学 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重视数学的基础与能力。试题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起点低,学生入手容易。试题中有一定数量的题来源于课本或是课本习题的变式题和引申题;试题关注社会热点、地方特色及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试题也突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 为了接轨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我市从2010年开始设置PISA型试题和新定义试题。学生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进行分析、推论、交流,在各种情景中解决和解释问题的能力。今年的第12题为PISA型试题,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情景、运用、思维。本题可以从几何直观感知入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和小正方形的边长,利用代数式的化简与运算求得。它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洞察力的培养和考查。第25题的新定义试题以等腰三角形等核心知识为载体,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推理计算、分类讨论等方式进行即时的学习和研究。 此外,多点压轴与踩点评分相结合,体现考查的信度与区分度。多点、多角度的压轴题设置,主要压选择、填空、解答题的最后一题上,这样设置保证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语文 注重知识积累考查,夯实语文教学基础。选材融入时代元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中选择了wifi、陪读等热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层次和理解能力。 语文学习的目的最终不应该停留在纸上,而是指向切实的现实生活。PISA测试理念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它着眼于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像第5题“告诉爸爸在公共场合使用wifi的注意事项,以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就是典型的PISA理念体现,即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检测出真实的问题解决能力。 近年来,SOLO分类理论的评分机制对语文教学评价影响较大,它对学生解决问题时所达到的思维水平能由从低到高的五个基本结构进行等级性的划分。由此衍生的层级评分能立体地呈现学生的解答过程方法和思维差异,与踩点评分有着本质的差异。 今年的作文题目“亮”几乎是素颜出镜,没有导引性的文字,只有客观的词义解释,让学生在没有过多干扰的情况下根据词义的解释,勾连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做出选择。这个题目的导向功能非常明确,就教学而言,要追本溯源地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来,还原作文的本义;就考查而言,题目的命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每一个同学都能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都有东西好写;但是在兼顾到公平性的同时,还要兼具充分的甄别功能,能最大程度地检测出学生的作文水平。 科学 试题的命制坚持原创,避免出现陈题,这样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整张试卷考查内容基本覆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的核心知识,无偏题,怪题。命题组预测本卷难度系数约在0.71左右。 试题的背景、实验、图片都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定位于考查功能,还体现了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的深层次分析,促使学生对初中知识再思考再学习。 本次命题突出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今年第一次出现了说理题(证明题),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达,注重证明过程中前后逻辑关系,体现严密的论证过程。试题追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紧密结合。 本试卷在命制过程中,从导向性、科学性、适标性、有效性、难易度这几个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希望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区分考生的各方面能力,为高中段学校招生提供依据。也希望能引发一线教师对科学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倡导我市初中科学教学能“跳出题海,回归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