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暑期实践“招聘会”时,孩子们参与的火爆场面。资料图 |
□记者 徐叶 通讯员 朱尹莹 池瑞辉 暑期将至,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入“预备期”。什么样的实践学生们最爱,以往提供的实践岗位真的好么?这些,孩子们是最有发言权的。近日,海曙区对辖区内三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希望借此勾勒出孩子们心目中理想的暑期实践活动项目。 少年版“招聘会”前夕的调研 2013年开始,海曙的中小学生在暑假期间就多了一项新选择:参加“海之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年,该活动在一个街道试点,吸引了大量中小学生参加。活动报名以“招聘会”的形式推出,孩子们通过面试,为自己争取5天半的暑期实践机会。 连续三年活动下来,今年开始,“海之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推广到了海曙区8个街道所有学校,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其中。 为了最大程度了解中小学生对“海之梦”暑期实践的想法,海曙区新闻中心联合海曙教育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招聘会”事前调查,希望在孩子们内心需求与提供的实践岗位之间找到一个较好的契合点。 此次问卷特意设置了“学生卷”与“父母卷”两部分,其中“学生卷”又分为“已参加”和“即将参加”两个群体进行调研。具体内容主要涉及以往的暑期实践情况以及对此项活动的期望等。 据悉,该调研在宁波市实验学校、海曙中心小学、段塘学校等三所学校进行,总计收回“学生卷”(有效)166份,受访学生年龄段为9岁—15岁;“父母卷”的有效问卷则收回186份。 35%的孩子期待高难度“工种” 据了解,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是准六年级和准初二学生,他们普遍不愿被当成小孩子看待,希望从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据统计,当询问暑期实践岗位是否心仪时,约有64%的受访孩子勾选了“暑期社会实践期间过得非常充实,非常开心”这一选项。 但也有35%的孩子认为,“岗位一般般,但也很开心有这样的实践机会”。 宁波市实验学校的楼佳茗就希望,自己能挑战更有难度的工种。原来,楼佳茗在上次暑假当的是欧尚超市迎宾员。实践内容确实简单,只要在客人进出超市时问好即可。“一个上午,起码鞠躬500次,很累。”楼佳茗说,尽管更理解父母的辛苦,但岗位有点太枯燥了。如果还有机会参加,就希望来点挑战更大的。 据了解,在“你希望参加的实践活动类型”一项中,46%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工作类,如超市理货员、销售员等,38%的学生选择去志愿服务类,参与各种能锻炼自己能力的志愿服务,这两项比例最高。 这个选择倾向在市实验学校做随机访问时,也得到了验证。来自市实验学校504班的徐扬希望能像大人那样正式地做一份工作。“我想做幼儿园助教,我的爸爸妈妈肯定会支持我的。”而505班数学成绩杠杠的傅立凯则表示“我想做会计,不知道可不可以?” 近九成孩子选择实践而非培训班 调查数据显示,88%的孩子在“在有价值的社会实践和学习培训班”之间做选择时都勾选了前者。 可即便如此,在过去的三年实践过程中,提供实践岗位的企业和社区还是会经常收到“请假条”。海曙区新闻中心去年也提供了小记者实习岗位,记者小张也带了一名孩子当“实习生”。有一天,小张将手机落在了办公室,回去后发现有十几通未接电话。原来“实习生”第二天要去补习英语课,家长认真地到老师这边来请假。 尽管家长在电话里表示非常遗憾,希望另外能找时间能“补”上实践课,可家长最终还是选择让孩子去参加培训班。事后小张了解,孩子对这事儿还挺不开心的。 调查问卷也显示了家长在这一问题上的倾向,与绝大部分孩子选择社会实践不同,仅有一半的家长选择了社会实践,35%的家长希望“尽量两边协调时间,两边都不耽误”。而在“学生卷”中,大部分学生都提出,希望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更有弹性一些,因为孩子们都不想因为其他事情耽误了社会实践。 当然,社会实践的价值也得到家长的认可。不少家长坦言,暑期实践让孩子有了明显进步。56%的家长认为,孩子更加理解家长工作的不容易,主动承担了家务活。有38%的家长认为,孩子更加愿意与他人交流沟通,会表现得更外向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