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日前,在福州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因他身边的女生没给自己让座,就对这位女生破口大骂,态度极其恶劣。女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回应:来月经要写脸上吗?这起事件引起了一场让座与不让座的讨论。 6月14日《新闻晨报》 对于不让座的女大学生,固然有网友认为“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但是,也有不同认知。在新闻的跟帖中,就有人说:有月经就能不让座了?还有人说:虽然老人举动需要谴责,但是不主动让座也不道德,年轻人理应尊敬老人。也有人给出建议:应该制定一个游戏规则,在月经期要让年轻女性享有不让座的权利。 很显然,人们已经习惯了把让座和道德联系在一起。假如说,逼迫女孩让座的老人,没有谩骂的言语,网友还会不会同情女孩?假如说,女孩不是月经期,网友是不是还会同情女孩?可以说,如果不是老人有不雅言语,不是女孩处于月经期,估计这位女孩早就被口水淹没了。 我们是不是该思考这样的问题:乘坐公交车,这位老人该不该有个座位?这位女孩即使不是遇到了女性每月都会有的“那几天”,不让座是不是也是自己的权益?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花钱上车的。在购买了车票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同时拥有了“坐在座位上”的权利。我们固然期盼社会是多情的,社会是温暖的,每一个人都能像“活雷锋”一样。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即使不是“活雷锋”,只要没有侵犯他人的利益,没有做违法的事情,不让座何错之有? 然而,社会舆论却一直处于道德的阳春白雪层面,我们会把主动为老人、小孩、孕妇让座的人说成是“道德优秀”,把不愿意让座的人说成是“道德冷漠”。其实,这原本就不应该搅和在一起。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残疾人还是正常人,孕妇还是非孕妇,在花钱购买了车票之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乘客”,他们都有“坐着乘车”的权利,而不是被所谓的礼让精神逼着“站着乘车”。 有错的是公共交通出行资源的缺位。我们提倡环保出行,鼓励市民放下汽车,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问题是,当挤公交有人能挤断了一条腿的时候,当坐公交变成了“站公交”的时候,还如何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放下汽车选择乘公交的绿色出行方式? 我们的城市应该加大公共交通出行工具的投资力度,尽量实现人人“坐着乘公交”。即使女孩没有“那几天”,也应尊重其“不让座”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