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人 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节快到了 你怎样向父亲表达爱?

  章丽珍 绘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陈吉玲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超过52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一天感恩父亲。近日,本报在父亲节前夕通过宁波晚报官方微信、宁波都市报系时政部“甬现”微信开展问卷调查,在短短2天时间内收到631份有效问卷。

  昨天,这份调查报告出炉了,结果有的过于现实,让人大呼意外,有的温暖质朴得让人沉默。调查显示,父亲最希望收到子女的礼物,是一家人坐下好好吃顿饭聊聊天。

  调 查

  100分 八成网友给父亲打高分

  对NBA季后赛对阵了若指掌,对欧洲杯小组赛如数家珍,但你知道父亲节是哪一天吗?遗憾的是,仍有21%的网友在此次调查中选择了“不知道”,其余的网友选择了“最近几年通过媒体渐渐知道的”和“节日那么出名,一直都知道啊!”

  节日不知道罢了,能准确说出自己父亲的生日、爱好吗?超一半的网友说“当然知道”,成功扮演贴心“小棉袄”和“小马甲”;32%的网友表示不确定;也有13%的网友,很干脆地选了“不能”。

  父亲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这道问题回答起来有些难,调查时设计了几种典型的中国父亲模式,结果选择最多的是“宽容有爱”;其次是“教育严厉,不太会和我沟通”;最后是“工作很忙,较少在家”。

  如果满分是100分,你想给家里的那位父亲角色打多少分?答案有些让人惊叹,父亲的形象在子女心中普遍占据高分,有36%的网友给自己的父亲打出了100分,43%的网友打了80分。然而,也有7%的网友打了代表“不及格”的60分以下。

  68% 父亲的心愿是“一家人吃饭聊天”

  在父亲节礼物调查这一环节中,“父亲最想要的礼物”调查数据远在意料之外,答案真实质朴得令人沉默。

  在准备父亲节礼物方面,36%的网友说自己早有准备;也有网友对送父亲礼物感到害羞,觉得送给大男人礼物不好意思;有的网友甚至不打算送礼物了,原因是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或自己还是学生党没钱。

  如果送礼物,你会选择送什么?作为子女,超过一半的人越来越关注父亲的健康,首选“一次旅行或健康体检”;烟酒和超市购物卡等实惠型礼物选择的也较多。另还有两项比较剑走偏锋的选项设置:“亲自为他洗脚”和“书信”,仅得到了7%和5%的网友认同。

  而作为父亲,最想要的神秘礼物是什么呢?参与调查的网友中,父亲最想要的礼物是“一家人坐下来好好吃顿饭聊聊天,或是出去旅行”,占68%;紧随其后的是“书信或拍张全家福等,方便留存的纸质物品”;而子女心中实惠的物品、现金,从父亲角度来看选择的人并不多。

  75% 多数人未向父亲说过“爱”

  “我爱你”这三个字,过往那么多年中,75%的参与网友表示“从未对父亲说过”。

  在被问及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你开口对父亲说爱时,最多原因是“不知道怎么说”;也有部分原因是子女认为不需要说,“大家都这么熟了,不好意思说”、“说不说都知道的吧。”

  在调查的最后,不少网友给我们留言分享了他们记忆中那些暖心到让人飙泪的父亲节记忆,在这里摘录了部分,希望你能一起感受这份温暖和感动———

  网友A:都说父爱如山,几年前的一个父亲节,老爸主动发消息跟我说他在家很好不用我担心,好好念书就对了。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父亲在烈日下给客户洗车,低躬哈腰的,这些都是妈妈后来告诉我的。

  网友B:父亲以前工作曾跑山区,跟当地农民学了不少民歌民谣。10年前,我空暇时和他一边回忆一边抄录下来,弄了个小集子。现在,他老了,记性也不好了,偶尔翻看这集子,才能想起当时的那些歌儿。这份礼物,赶在了时间前面,因此特别珍贵。

  网友C:我爸喜欢一家人团圆,陪他聊天吃饭,或去周边旅游。在他还不知道有父亲节这个节日时,我组织了我家三姐妹所有的后辈,在节日那天去父母家团圆,并一起吃饭聊天、看老照片、回忆旧时光,然后带他们出去周边旅游,给他过了第一个难忘的父亲节。我父亲那天特别激动,非常开心,我们也都因他开心而开心!

  网友D:勤俭节约的父亲,舍不得买自己的日用品。曾买了一双凉鞋给他穿,高兴坏了! 

  如何上好这堂表达爱的课

  一封“爱的信”看哭全场

  今年28岁的李惠利中学老师汤颖芳说:“亲情、感恩,是德育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我教过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如何让他们学会爱父母,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门课程。” 

  既是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汤老师很感谢高一语文教材中台湾作家杨子的那篇课文《十八岁和其他》,这是作者在儿子东东18岁生日那天的一封书信,谈了儿子的成长、两代人的矛盾和对他学习、青春的期许。作为家校联动的一次作业,汤老师请家长们给孩子也写一封信。“我认为,对身处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来说,从家长方面主动打破沉默的僵局会更好。”

  “要让中国人开口说爱,的确是挺难的。借着书信的载体,用笔触去代替嘴巴发声,又或是营造仪式感的场景,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汤老师说,去年底,李惠利中学搞了一次大型活动,全校400多名高三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坐在了一起,共同成就了一场笑声与泪水交织、启发与感动同在的18岁成人礼。 

  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来自高三9班的陈晨琳同学用写信回顾了在父母呵护下逐渐长大的过程。“孩子的成长就是一场和父母的告别”,但这18年里彼此带给对方的喜悦与激动,快乐与骄傲,乃至矛盾过后更深的理解都是无比宝贵的财富。孩子的一声“谢谢您”、一句“我爱你”,不仅让家长们眼泛泪光,更让在场的同学们无不流下了热泪,不少父母和子女深深地拥抱在了一起。“事后,有的孩子和我说,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对父母说爱,长大后第一次和他们拥抱。”

  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在3年后的今天,不少孩子都还存留着父母当时写的那封信,并默默地开始学着如何去爱父母长辈。

  在典型的中国式“隐形”父亲之外,汤老师认为,家有学子的父亲,所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居高临下。“父亲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和母亲有很大不同,但如果能花更多时间投入到家庭中,多和孩子聊起自己曾经求学的经历、挫折,唤醒孩子的同理心,做他们的朋友,这对孩子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成长都会有极大好处。”当然,孩子也应明白生活不易,多理解父亲,多关爱家庭的那根“顶梁柱”。 

  如何对父亲说出爱

  生活中关注父亲,恰当时表达感情

  周敏明是宁波蓝泓婚姻家庭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记者采访他的时候,正好在去上海出差的路上。“这个话题好!我自己也是一名父亲,儿子读小学五年级,我们俩的沟通就很好。刚才出门前他一直提醒我,下雨了,记得带伞,早点出门,怕路上堵。” 

  在得知本报调查75%的网友从未对父亲说过爱你之后,周敏明要为“中国式”的父亲角色说几句:“可能多年以来,整个社会对父亲的定位就是在外打拼挣钱养家,母亲相夫教子。因此,大多数孩子其实从出生以来都是跟母亲更亲密的,对父亲或者敬畏,或者保持距离。以至于到了成年后,他们竟不知该如何去对父亲表达情感了。这其实对父亲也是不公平的。” 

  他认为,一个孩子跟父亲在情感上不能有效连接,对其以后的恋爱、婚姻、家庭关系都会存在巨大隐患缺陷。“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恩,是我们自我成长的一个课题,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 

  父亲是怎样一个男人,他适合什么样的礼物,如果子女不知道,可以去问母亲。“既然要送了,就要送得贴心、到位。”周敏明说,甚至去和父亲本人沟通,也是不错的办法。“这其实也是鼓励和提醒我们,要学会从生活点滴中去观察、了解父亲,在恰当的时候表达情感。”

  周敏明也提醒大家,不要只在父亲节这天才去表达爱,如果单单为了这个节日去“作秀”,没有太大意义。“最好从这里起,变成一个新的开始。对父亲有更多关注,慢慢使家庭关系更紧密、有效、有爱。”他说,让父亲感到自己多年为家庭的付出有价值,对他是很重要的一个鞭策和理解,这可能是很多子女没有体会到的。 

  现在不少年轻人都流行朋友圈里“晒”亲情,周敏明认为并无不可。“但这是表面层次的,不妨‘面子’有了,‘里子’也跟上,把这些感恩和亲情都落实到行动中去。哪怕借鉴微信上的几句话,对父亲发发短信,相信也会让他们感动并铭记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