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处罚就是为了“长记性”

  谷雨

  “没注意行人”、“习惯性就开过去了”……6月16日是宁波市交警部门对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实施扣分罚款的第一天,海曙区交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屠志龙在开罚单时,听到驾驶员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些话。在一天的整治行动中,全市共有47名司机因为斑马线前不让行被执勤交警处罚。

  6月17日《宁波晚报》

  

  没有礼让斑马线,真的要“吃罚单”?宁波交警部门甫一推出“罚款100元并记3分”的整治举措,立刻引起了社会舆论的热议。应该说,绝大多数市民是表示理解和支持的,认为像宁波这样的全国文明城市,是要先行一步,抓一抓“斑马线文明”,但也有一些看法需要好好地捋一捋。

  有人认为,礼让斑马线强调“礼让”,重在宣传引导,处罚则大可不必。的确,给斑马线前的不礼让行为开罚单,这在宁波还是首次,全国“动真格”执行这一处罚措施的城市也不是太多。过去没有做、别人没有做的事情,推行起来难免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有些不同的认识也很正常,宣传引导工作是要抓紧跟上去。但常言说得好,“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要在短期内改变积弊,提升广大驾驶员的“车德”,光靠“软”的一手是不够的,还是需要相应的规则来约束。对不礼让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为的就是增强每个驾驶员的规则意识。礼法并重,法礼并行,斑马线前的礼让,才能由“盆景”变成“风景”,才能由少数人的自觉变成广泛的共识和行动。

  有人认为,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实施扣分罚款,无非是为管理部门“增收”多了一个渠道。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据了解,类似的罚没收入都是收支“两条线”,跟执法部门的利益没有关系。当然,有了相应的处罚,罚没收入肯定会有所增加,但很显然,管理部门严格执法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和保障公众安全利益,而不是为了打那点罚没收入的算盘。作为驾驶人员,若不想为此买单,最好的办法,就是抛弃侥幸心理,学会换位思考,老老实实开车,把牢规则的“方向盘”。

  还有人认为,斑马线前“闯关”,并非有意为之,不过是习惯性罢了。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斑马线整治行动首日,全市就有47名司机“认领”罚单,驾驶员说得最多的是“习惯性就开过去了”。这充分说明,习惯确有“惯性”。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给不文明的行为及时“踩刹车”,有的时候光有善意提醒是不够的。等“吃”过罚单了,相信多数人是能够“长记性”的。而且,这样的处罚,也能对社会形成一种很好的警示效应,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和规范,斑马线前松油门、踩刹车,今后一定会成为广大驾驶人员的“条件反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