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文 娱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2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碰出灵感火花

年轻学子昨与老一辈工艺美术大师对话

  本报讯(记者 陈晓旻) 昨日,“匠心为新———传统造物方式与现代设计的碰撞”论坛在东钱湖211创意空间的天工漆艺工作室举行。这场由工作室的学生发起的活动,邀请了宁波老一辈的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杨古城、何月桂、陆顺法、钱凤英、陈华民、吴明宝等参与讨论。这基本上是一场“90后”与“40后”的对话,关于当代设计与传统手艺的对话。

  工作室的学生来自宁波城市学院艺术学院,导师是陈小霞。陈小霞说,要完成一件漆器,起码需要上百道工序,若计算工时,则一件小器都至少需要几十天。“但最难的还是传承,在工作室,学生像‘学徒’般跟随导师学习,由于工艺复杂,学生只能了解过程,一边学习一边把自己设计的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来。这些作品虽然获得了不少奖项,但是8年下来,100多名学生中真正坚持留下来做漆艺的只有一位,就是因为实在太辛苦了。”

  杨古城说,没想到在宁波坚持做古老漆艺的是一位年轻女老师,并且已花了8年时间。他还说,宋朝以来,宁波的漆艺一度是非常发达的,曾大量被朝廷当成高贵的国礼。但他坦言要恢复这门古老的技艺并不容易。

  陆顺法说,传统手艺从熟悉到熟练是个漫长的过程,“过去我们在工艺美术厂的时候都是学徒三年制的,做个完整的大件作品通常好几个人配合好几年时间呢。”

  来自嘉兴的陆敏是个腼腆的女生,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手工艺,这次她带来了自己的设计作品———灵感来自于良渚古玉兽面鸟纹的梳子,准备把它做成漆器工艺品。“这是不错的创意,漆器工艺品应该强化审美功能。”吴明宝说。他认为传统手艺要“活在当下”,设计上要求创作的思想、内容能与时代接轨,与当代生活契合。

  宁波城市学院艺术学院的王炳根认为,传统手工艺植根于中国文化,对现代设计来说也是一个灵感宝库。在文化传承、美学积淀、工艺延续等方面,传统手工艺都可能对当代设计师有很大启发。因此,尽管目前在漆艺工作室的不少学生将来会从事其他设计,但在工作室的学习经历一定会让其受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