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深 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0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甬剧《筑梦》再现沈氏家国情怀

  甬剧《筑梦》最后一幕:造完武汉大学,沈祝三精疲力尽。(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陈爱红) 2014年3月,甬剧《筑梦》在宁波大剧院首演,它讲述的是宁波籍“营造大亨”沈祝三倾力建造武汉大学的故事,剧中沈祝三化名“沈三江”。昨天,记者从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甬剧《筑梦》的编剧王晓菁处获悉,目前,宁波市演艺集团正在排练第二版的《筑梦》,计划于8月份正式在宁波推出,为年底参加浙江省戏剧节做准备。

  王晓菁介绍说,新版《筑梦》在听取了专家意见后,对第一版的部分情节做了调整,更加突出沈祝三“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风格,比如在刚出场时,他的唱词有了变化,原先的唱词比较高调,修改后更符合人物实际。第三场的情节,她几乎是重新写过,主要突出了沈祝三为造武汉大学付出辛劳,以及夫妻同心造好武汉大学的细节。

  王晓菁认为,沈祝三身上有四点品质,特别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首先是吃苦精神,他从一个小木匠做到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做事踏实又不失灵活,把中式建筑的古典端庄与西方建筑的精致宏大有机融合为一体,打造了一批精美的中西合璧的建筑,这些建筑成为凝固的历史;其次是崇尚教育,他认为钱花在教育上是最值得的,所以才会坚持亏本造武汉大学;再次是他讲信用,造武汉大学的合同签好后物价就飞涨了,他还严格按照合同来,说好用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有时要花好几倍的价格才能买到原定的材料,但是他没有为了省钱而降低材料的品质,造完武汉大学,他亏了很多钱,多年打拼的家业只剩下一个砖瓦厂了,他是在还完债后才死的;最重要的还在于他敢闯天下。大海给了沈祝三宽阔的胸怀和视野,他做生意时,注重对外交流,他用的许多进口材料都是直接从国外采购的,这样节省了成本也能找到最新最好的材料。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