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新 近一年来,家住风格璟院小区的居民都被半夜传来的臭味困扰!这种臭味儿窗户哪怕开一个缝整个房间都能闻到,越是住在高层的居民,感受越强。大部分都是在夜里凌晨一两点开始,但到了白天又没有了。令他们纳闷的是———不管是环保部门还是住户自己,都没有找到臭味的来源。下步环保部门将扩大搜寻的范围。 7月4日《宁波晚报》 我也是醉了!近一年的时间,这个小区的居民忍受着半夜里飘来的有时像燃烧的塑料,有时像燃烧的秸秆,还有时像腐烂动物尸体的臭味,闻过气味的人普遍出现头晕、胸闷、喉咙痛、咳嗽,小孩子易流鼻血,易感冒。小区居民自发组织的巡逻队无功而返情有可原,但当地环保部门查了一个多月愣是查不出污染源,就颇让人纳闷:究竟是污染企业太狡猾?还是环保部门的装备“硬件”或运行“软件”出了问题?居民感觉如此强烈的污染,为啥持有专业仪器的专业环保队伍,查了一月、拖了一年也搞不定? 环境污染事件,往往伴随着一些“说不清楚”的现象。6月24日,本报曾报道过余姚市临山镇湖堤村庙山头自然村4家污染企业没有经过批准,违法生产一年多的事件。有村民反映,这4家企业,一到晚上就开始生产,村子里都是废塑料燃烧的味道。大人受不了,孩子更受不了,有的半年前就开始带着孩子回外地娘家住了。村民们一直在持续不停地举报,但违法生产一直没有停止。记者采访后,余姚市环保局第三环保所立即向临山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了汇报,决定对这4家扰民的污染作坊采取断电措施。 看看,同样也是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这么长时间内,面对村民持续举报,环保部门可有作为?如果确实有所作为,但这4家企业没有停止违法生产的事实也充分说明:不是有关人员的执法能力有问题,就是执政为民的认识有障碍。而直至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才采取停电措施,则让人不能不对其中的“隐情”产生“联想”。 不要带血的GDP,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绿色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空前的共识已初步形成。但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一些企业、地方顶风违法破坏环境、贻害民众的事件,仍不少见。面对这种态势,作为执法部门,就该祭出“霹雳手段”和专业水准依法治污,而不是“一查一月”、“一拖一年”。 好消息是,对于治污不力的问题,7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提出了解决之道:明确了环保、住建、交通、城管等18个部门的大气污染防治职责,这样一来,各部门间再想踢皮球就难了。比如,饭店酒店产生的餐饮油烟、露天烧烤、露天焚烧落叶垃圾秸秆,明确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没确定的,则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实施监督管理;不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规章,未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对重大大气污染突发事件处置不力等情况,政府及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被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