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捐”以公益之名损伤他人的合法权益 修建文化广场丰富村民生活,若有爱心企业慷慨解囊,双方皆大欢喜。然而,在陕西宝鸡市高新区八鱼镇范家崖村,有部分企业反映,村组干部要求辖区企业上交一万元左右的捐款,若不捐钱,村上将断企业的水电。八鱼镇纪委一名负责人表示,企业老板反映情况属实,目前已经责令村组纠正错误行为。 7月6日《华商报》 自主自愿,是参与公益活动的基本原则;禁止强制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是《慈善法》的应有之义。粗暴、冰冷地下达捐款任务,完不成任务就断水断电,这样的自说自话,根源于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修建文化广场是一项公共事务,需要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为何只盯着企业老板的“钱袋子”?与“逼捐”相比,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公益生态,让公益制度化、长期化。 杨朝清 限制学生到外地读书曝抢生源“乱战” “邯郸生源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到邯郸市域以外地区高中和初中学校就读,凡是私自到外地就读的学生,一律不予办理学籍转移手续。”6月29日,河北省邯郸市教育局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紧急通知”,禁止中学生到外地读书。7月3日,该市教育局再次发文《邯郸生源中考生私自外地就读,后果很严重!》进行强调,在邯郸市部分家长和学生中引起争议。7月6日澎湃新闻网 超级中学、重点中学的存在,确实影响了教育公平。但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并不要像邯郸市这样把优质生源强拽着不放,而是应该反躬自省,多从自身上找原因,自己的教育水平相对低下,就算把优质生源留在当地,也可能是误了人家。这也暴露了一些地方为争抢生源早已展开明刀暗枪的“乱战”,这背后还是教育不均衡发展造成的恶果。 戴先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