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大讲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1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作家徐海蛟分享
读《红楼梦》心得

梦里不知身是客(下)

  主讲人 徐海蛟
  
  徐海蛟,鄞州人,青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见字如晤》《寒霜与玫瑰的道路》《此生有别》《别嫌我们长得慢》《每个词语都在呼吸》等九部书。曾获人民文学新人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储吉旺文学奖等奖项。

  “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不存在“褒黛贬钗”

  小时候读书或者看电影,总会问一个问题: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那时,我们的分辨方式非常简单,好人什么都是好的,坏人什么都是坏的,我们无需更多思索。但《红楼梦》不是这样,事实上所有伟大的小说都指向人性的无限复杂和可能性。

  作者写《红楼梦》的一个出发点是为闺阁立传,写下他心目中最曼妙的那些女子。实际上,宝钗和黛玉不分伯仲,两位都是他心爱的人物。作者在红楼梦十二曲的引子中说:“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有的版本是“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金指宝钗,玉是黛玉。正如俞平伯先生所说,作者断是不肯像世人那样痛骂宝钗的,“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胜,必如此方尽文章之妙。若宝钗为三家村妇,或黄毛丫头,那黛玉又岂有身份之可言。”

  宝钗的为人和心性与黛玉完全不同。宝钗对世间事仿佛看透了,宠辱不惊,悲喜不侵。黛玉则不是这样,她是一片赤子心,喜怒哀乐,都随心来,率性去。宝钗家虽有钱,她却过得很简单,却从不爱弄脂粉,并且喜欢穿素。黛玉不像宝钗那样素朴低调,喜欢穿较艳丽的绿色衣服。或许因为她前生是绛珠仙草,穿绿色能够体现这层意思。

  要评价宝钗与黛玉性格,该从住处入手。刘姥姥入大观园,有三个令她特别惊诧的住处。首先是黛玉的住处:

  

  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接着他们去了宝钗的住处。也可看出宝钗的性格几乎和这房子如出一辙:

  

  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叹道:“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说着,命鸳鸯去取些古董来,又嗔着凤姐儿:“不送些玩器来与你妹妹,这样小器。”王夫人凤姐儿等都笑回说:“他自己不要的。我们原送了来,他都退回去了。”薛姨妈也笑说:“他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的。”

  

  接下来,刘姥姥又去了宝玉的住处,刘姥姥感叹:“这是哪位小姐的绣房,这么精致?我就像到了天宫里一样。”以上这些都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因为作者正是要借刘姥姥眼睛,向我们传达这些主人公的不同性情呢。

  宝钗黛玉终成知音

  有一次行酒令时,黛玉脱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接着又一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分别是《西厢记》《牡丹亭》里的句子。这可不得了,黛玉和宝玉偷读了禁书《西厢记》《牡丹亭》。谁知一时心急,黛玉将相关句子当酒令脱口而出。其他人都没有听出端倪来,但宝钗心里明白,后来便把黛玉叫到了房里,“审问”起来:

  

  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宝钗笑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还有一回是宝钗来看望黛玉,细细和黛玉分析了她的病,这也让黛玉很是感动: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然后,宝钗让黛玉吃些燕窝补补身子,黛玉则觉得自己寄人篱下,不想多惹麻烦。但宝钗说,其实她也是一样的,随即又差人从自己家里取了燕窝来。从此,黛玉和宝钗是真正交心了,黛玉开始敬宝钗,唤她姐姐,并唤薛姨妈为妈妈。

  脂砚斋说,通部之人,必从宝钗之评方定,然宝钗亦必从颦儿(黛玉)之评始可。可见宝钗黛玉真正是不分高下,代表两种极致的佳人。

  书中细节

  值得仔细品读

  《红楼梦》中各种微小的细节,也请不要忽略。比如说,晴雯撕扇这件事,其中暗藏玄机,里面大有地位之争。凤姐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可见,晴雯是多么特别的一个女子,她是典型的“公主心,丫鬟命”。晴雯撕扇是特别好看的一个章节,里面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一场撕扇,撕掉的其实是晴雯的性命。

  抄检大观园,是全书最跌宕起伏的一个章节,各种矛盾都在这一章激化。这也是整个大家族兴衰沉浮的分水岭,至此,贾家开始彻底走向万劫不复的下坡路。所以切不可随意读这一章。迎春的懦弱、探春的泼辣、惜春的冷漠、晴雯的刚烈、宝钗的圆润周至、王夫人的外表慈祥内心歹毒、下人们的狗仗人势……一出好戏全都在这里了。探春的感慨,可真是《红楼梦》里最有预见的一声悲啼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须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读《红楼梦》,一定要注意小说里没有正面写及的那个部分,那是书中的暗线。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将书看成是一幅国画,那些暗线就是画中的留白。贾元春的命运沉浮、江南甄家的事情、王夫人家(主要是哥哥王子腾)的仕途起落、史湘云家(即贾母娘家)的兴衰成败、林如海家的变故,还有那些丫环们各自的家事……这些其实也是《红楼梦》这部书特别要紧的部分,这是主乐章之外的另外一个乐章,是一种奇妙的和声。

  《红楼梦》是一部真正的大书。我觉得,读这部书,一定要学会在字里行间发现那些隐藏的秘密。曹雪芹是真正的驾驭文字的天才,他的每一句话,都不是随意放置的,懂了这点,我们就会敬畏文字,才可能真正读懂红楼。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