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16-07/11/A11/nbwb20160711a11b001.jpg) |
李伟光作品《弦音》 |
□记者 陈晓旻 《表达现实———李伟光油画展》昨日在汇港美术馆开幕。李伟光的画,没有艳丽丰富的色彩,看似平淡但是有情境有故事,有生活有思考。采访李伟光,他说话也是平平淡淡。老家临海的他最终选择了在宁波工作和安家,因为这儿的创作环境宽松自由,看着天花板发呆思考是他的日常之一。 选择艺术 缘于乡土的环境 李伟光1976年出生在浙江临海康谷乡,这个偏僻的农村却有很多让他至今印象深刻的老建筑。村子里有广福寺,但吸引他的不是老人们讲的佛教故事,而是气势宏大的古建筑上的雕刻和挂在柱子上以及碑刻上隽永的书法。 在表哥的影响下,年幼而充满好奇的他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从此与画结缘。而真正影响他走上艺术道路的是临海小城里一位叫作梁绍基的雕塑艺术家。梁绍基是上海人,设计的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展出并得奖,是小城里年轻人崇拜的偶像。李伟光斗胆把自己的画作拿到梁绍基面前去请教,梁绍基看了之后说:“艺术就像呼吸,吸进来,呼出去”。当时懵懂的李伟光不明白这话的意思,但他一直记着梁老师的话。事隔多年,他才逐渐悟出老师的用意:好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就像呼吸。 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他决定学艺术专业,从临摹美院出版的一本挂历开始。李伟光笑着说:“我临摹的第一幅大卫像就是全山石(宁波籍著名画家)老师的作品。多年以后我又到了全老师的故乡工作,真好!” 写实油画 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在梁绍基老师的指点鼓励下,李伟光考取了杭师大美术教育专科。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种艺术样式纷纷出现,很多人也因此而出名,这让李伟光感到迷惘,直到老师金甲镇带他们去乡下写生,他才在耳濡目染下开始学习油画。 他告诉记者:“我从来没有犹豫自己的选择。”对他来说,写实油画的创作就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在杭师大专科毕业后不久,李伟光到中国美院进修,次年,考入杭师大本科,2012年又考取清华美院研究生。这次李伟光展出的39幅作品中,有两幅曾入选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 李伟光的人物画大多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使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让画面具有故事性。比如作品《弦音》,门口安静而散乱的鞋子,里面杂乱而模糊的人群。 李伟光说:人生是大艺,画画是小艺。对于一个写实的油画家,造型能力和绘画技巧以及艺术的思考决定了他能走得多远。回归简单的陈述方式,记录最难忘最动人的一种情境和状态,而不是简单的现象还原———这就是李伟光的艺术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