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钢 中国南方近来洪水肆虐,一种被称为德国抗洪“神器”的可拆卸防洪挡板随之在网络走红。它的防洪效果、推广程度究竟如何呢?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这种“神器”确实在抗洪中发挥作用,但由于价格高昂、需要前期基础建设,目前只用于部分城市地区,并未大范围普及。德国抗洪依然主要靠传统沙袋。 7月10日《宁波日报》 当前,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浙江等省的抗洪救灾正处于紧急关头,希望有更多的利器战胜水灾,是民众的普遍诉求。况且,这种被誉为“防洪神器”的可拆卸防洪挡板,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德国,都在抗洪抢险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防洪神器”走红网络,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夸大“防洪神器”的功效,将其神化,则不仅失当,而且有害。据德国方面介绍,科隆已经使用可拆卸防洪挡板三十多年。这种防洪挡板比较轻便,容易安装,能在水位上涨之前快速建起防御屏障,防洪效果不错。它的缺点是,由于组合式挡板断面比较窄,必须有混凝土底座加以固定,而大部分河湖周边的土堤顶面并不具备安装条件;另外,它的成本比较高,达每公里达100万欧元。 目前,在抗洪救灾中,不管是中国还是德国,主力装备还是传统的沙袋。沙袋价格低廉,方便易得,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是使用沙袋,还是使用可拆卸防洪挡板,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一要根据病情不同,二要针对个体差异,才能做出诊断,对症下药。能够治病的药才是好药。同样道理,能够用低廉的成本达到最佳防洪效果的装备,才能称得上“神器”。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不必纠结于使用什么样的“神器”,更不能完全依赖“神器”,以为“神器”一来,就能解决一切问题。那不是“神器”,是神话! “神器”能用于抗洪,却无法避免洪灾的发生。因此,我们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探寻为什么会年年发生洪灾,而且一年甚于一年的根本原因,这里面有多少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比如说,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排水功能差,势必影响城市整体的排涝能力。一下大雨,市区成为汪洋大海就不足为奇。 再比如,国家投入巨资兴修的水利工程,由于不断爆出腐败案,许多工程最终成了“豆腐渣”工程。这样的工程在洪水面前不堪一击。 还有,江河流域乱砍滥伐,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无休无止地围湖造田、围湖建楼导致湖泊消失、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大大下降…… 与天灾相比,人祸的影响显然更为严重。如果不从源头上来解决这些问题,即使有再多、再好的“防洪神器”,又有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