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义乡鄞州 家风家训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11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为什么还要建设家风家训?

  5月,首南街道在九曲社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此活动以“百碗幸福面,邻里一家亲”为主题,奏响幸福乐章。
  通讯员
  李祯 摄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家风家训都是农业社会的产物,是在一个特定家族之内的文化遗产。但是,到了现代工业社会环境中,家族概念已经淡化,我们更多是以个人身份参与全社会的生产消费循环。那是不是这些家风家训对我们来说,就仅仅是只有观赏意义的文物,而不再具有实际效用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一门多杰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根据鄞州区的不完全调查,虽然个体的成就主要来自于个人的奋斗和历史的机遇,但从家规严明的家庭或家族出来的孩子,实现人生价值的几率更大。所以,一个家族里,成才往往不是个例,其中最典型的是童家。

  全国闻名的“教授村”童村在鄞州,20世纪以来走出了三十多位教授或教授级的高级知识分子,其中有曾任职中科院副院长的童第周。

  童第周,其父童兆甲,人称梅芳先生,考中秀才后办起了私塾,除教育自己的五个儿子外,还收本族、本村以及附近的孩子,对家境贫寒的学生减免学费。

  童家并不富裕,长子第锦一直帮着主持家务校务,老二第德却酷爱读书,后不负所望,考上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成了童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几年后,第德从燕京大学毕业,回宁波任教,与长兄一起培养老三第谷和老四第周读书。第德曾任民国政府交通部、邮电部秘书等职,解放后任中华书局编审。

  第谷毕业后曾任宁波商业学校教员、农业银行总务处处长等职。1930年,他在银行筹借了1500元钱,供老四第周赴比利时比京大学(今布鲁塞尔大学)留学,同时他还倾力支持老五第肃和侄儿侄女的求学、求职。

  老四第周的成就举世瞩目,他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他还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老五第肃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是一位水文地质学家,是全国重点工程———治淮工程的总工程师。梅芳先生的孙辈中,也有不少名人,比如童第锦的儿子童中焘是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有家族归属感的孩子更加自信

  一个家族的故事及传统对个人的成功到底有多大的帮助?美国埃默里大学心理学家马绍尔·杜克(Marshall Duke)发现,那些拥有家族归属感的孩子更加自信,更有勇气面临挑战,也具有更强的心理适应能力。

  在20世纪90年代,杜克博士致力于美国家庭研究。他和同事们研发出一个测试系统,称之为“你知道吗”测试表,这个测试表要求孩子们回答20个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你知道(外)祖父母在哪里长大吗?你知道父母在哪里读高中吗?你知道父母在哪里相遇吗?你知道家里发生过某种可怕的疾病或者事情吗?你知道你出生的故事吗?

  在2001年夏天,杜克博士和同事菲伍什博士向48个家庭提出这些问题,并且对一些家庭在餐桌上的谈话做了录音。然后,他们将孩子们的测试结果,跟孩子们接受的一系列心理测试,进行了比较。最后,他们得出一个压倒性的结论。孩子们对于家族历史知道得越多,他们就越有控制自己人生的意识,自尊心就越强,也就越相信自己的家庭做得更成功。  

  每个家庭都需要正能量的故事和精神,杜克博士举了个例子———“亲爱的,让我来告诉你,咱们家有起有落。我们成立了家族企业。你外公是社区的中坚分子。你妈妈是医院董事会的。但我们也遭到过挫折。你有个叔叔有次被逮捕了。我们有座房子被烧掉了。你爸爸还丢掉过工作。但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永远像一家人一样团结。”这样的故事会给孩子一种正面的影响。

  杜克博士称,最为自信的孩子具备一种“代际自我”,他们知道自己属于比自我更大的事物。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的适应能力也更强,更有底气和勇气减缓压力,重塑信心,也会为家族未来几代繁荣昌盛增添机遇。

  另一方面,虽然时代变了,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环境没有本质的改变,人与人之间依然要追求仁爱、友善、诚信。虽然我们的劳动方式与农业社会有很大改变了,可依然会在劳动中遇到困难、而且是更多类型的困难,依然需要我们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品质。这使得家风家训的优秀经验结晶在现代社会中被继承下去具有无可置疑的意义。

  从小家到大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这不是他第一次谈家风,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也讲了很多他对“家”的理解———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

  的确,好的家风,就像一棵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滋养之中,开枝散叶,茁壮成长。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深不可测的奥秘,就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就算只是只言片语,却以深入人心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的言行。家庭作为最小的社会单位,门吱呀一声关上,里面的人交流着怎样的价值观,把什么样的传统和精神留给下一代,多多少少影响着整个社会。

  因此,正如习近平所说,千千万万个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风建设,从最深远的意义上来看,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口迁移范围扩大,导致中国社会由原来农业社会时期的“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为防止道德失范的现象,当代人更应该克己复礼,回溯古风,把家训家风的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对接与转化。

  有句话说: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像细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一个家庭如此,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鄞州区希望通过家风的建设,把长辈曾教导我们的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学会孝敬父母,讲话算数,待人有礼,诚信善良、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学会德、廉、学、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