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深 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会实践这堂课,为何总是上不好?

专家:社会也是一所好学校

  学生们全神贯注做陶艺。资料图片
  记者 徐佳伟 通讯员 项晓婷

  □记者 徐叶

  

  长达两个月的暑假,却只愿花半天时间来搞定社会实践。活动大幕刚刚拉开,就有家长急吼吼地为孩子完成任务而托人盖章。都说暑期社会实践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好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喜欢?为何总上不好?

  社会实践是教学计划外的要求

  暑期社会实践到底是什么?家长、老师有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理论一点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暑假期间开展的,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树立正确价值观,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切社会活动的集合。据了解,目前我市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主要的形式有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调查)、参观学习、拓展训练、外出游学、勤工俭学等。

  暑假开始前,我市不少学校都会发放暑期实践卡(表),鼓励或者要求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建议小学生参与社区活动,让初中生进行职业体验,倡导高中生开展社会调研等。

  从实际情况来看,暑期社会实践多指教学计划外的活动内容。不过,昨日本报提到的“走过场”现象,一般不会在家长们花钱消费的活动中出现,比如夏令营、素质培训、旅游等,其实这些也属于社会实践的范畴。

  除此之外,“我们”不喜欢的项目,依然有不少。为什么?

  多种原因造成社会实践“走过场”

  近日,已有不少学生投入到各种各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记者在跟随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学生、家长和老师对实践活动的看法。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不好玩

  据了解,不愿意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有不少。除了个人特殊原因外,还有不少共性。

  记者跟着学生去参加职业体验活动,学生们对暑期社会实践评价最多的就是“好玩”,即便当一名超市理货员、一个幼儿园助教、一个导医员,做一些成人看起来有点枯燥的工作,也会觉得蛮有意思。李兴贵中学黄佳文同学告诉记者,她来参加社会实践是想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尽管幼儿园老师这份工作与自己想象得完全不一样,也很辛苦,但还是觉得学到了很多。陈雅茹同学兴奋地说,平日里自己就很喜欢逛超市,所以在超市里整理一个多小时的文具,还是觉得挺轻松的,稍微延长点时间也没问题。

  与这些兴致勃勃的学生相比,就有不少孩子觉得“没意思”。北仑某学校小朱同学说,夏天太热,冬天又太冷,他对这种“机械重复”的体验完全没兴趣。“平时学习忙压力大,暑假终于可以稍微玩玩电脑打打游戏,这样的放松不是更好么?”小朱说。

  小黄已是初中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很有“规划”。她告诉记者,打算用来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并不多,如果不是学校入团有具体要求,就没有特别考虑这方面的实践。对她而言,轻松然后占用时间少的社会实践,就是最合适的实践,内容无关紧要。

  家长:课程培训比社会实践更重要

  学生通过网络应聘,家长在后台“操控”。部分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最终决定权还是在父母手中。

  据了解,高塘小学某班有32名孩子,其中8人不想参加活动,去“应聘”竞争暑期实践岗位的孩子24人,1人落聘。李兴贵中学某班35个学生,全部参加暑期实践岗位的“应聘”,仅5人抢得,其余学生自行安排。平行班也有全班都去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情况。

  “我的朋友就没法去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因为她要去参加辅导班。”高塘小学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她的朋友感觉很失落,但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大人都安排好了。

  “孩子的成绩本来就不好,正好趁着暑假补习一下。”家住海曙的徐女士说,孩子一天到晚出去“玩”,节奏都乱了,静心学习很有必要。她认为,低年级段的小孩有什么好实践的,与带出去游玩没什么区别。

  而家住鄞州的朱先生说,“每个暑假都会收到学校发下来的一张暑期实践表,第一我们不知道该去做什么实践,第二对这种没啥组织的兴趣不大,第三学校老师表现出来的也是完成任务。”他说,所以到最后不是找单位盖个章,就是去图书馆做点简单的整理图书交交差。

  老师:设想与实际的差距大

  到了暑期,老师们依旧辛苦。据记者了解,不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都需要老师带队,他们不光要负责学生的安全,还要控制实践项目的质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做到什么程度,在无法量化考核的情况下,质量与老师的责任心关联很大。

  “设想与实际的差距挺大的,设想好的活动往往会碰到各种问题。”鄞州一所中学负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老师说,7月初就安排了交通秩序维护的活动,想在学校边上的主干道上设置警示标记,没想到与实际法规有冲突。

  这是一位负责的老师,他希望将活动做得有“延展性、连贯性”,所以方案调整后,改为学生们临时到小区分发行车礼仪卡,不过居民表现得也比较冷淡,整个调研活动进行得并不顺利。有学生最后是带着五六张卡,回自己的小区分发的。  

  除此之外,不少学校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暑期回老家的情况不少。时间上来看,组织三五十人开展多次活动根本不现实。“暑假期间顶多两次活动吧。”另外一位老师说,时间零散,内容单一,很想做好的活动,客观上也会变成“走形式”。

  “从责任、安全、效果等很多方面,我们有时候也不喜欢暑期社会实践。”一名女老师说,万一出了点小状况,更会有一种出力不讨好的感受。

  专家:

  社会化教育是短板,需要给孩子补课

  周维 宁波市心理援助协会副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暑期社会实践是学生接受社会化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在大部分家长,主要关注的是两块培训,学科知识培训和才艺素质培训,同样重要的社会化教育却是十分欠缺。

  家长之所以不喜欢暑期社会实践,得到机会也要“走形式”,很可能在多个方面存在误区。低估了社会化教育的作用。现在有很多学生有才艺,学习又好,但是不知道如何科学地“输出”,很难创造与储备相匹配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家长对孩子教育时会“核算成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孩子学到更多。但是有些看似“高效”的教育方式,恰恰到最后变得无法弥补。暑期社会实践,为孩子在家庭、学校之外搭建了一个相对真实的人际互动环境,为孩子成长拓展了个人空间,是绝对不应该弱化的环节。

  父母不要避讳孩子和社会的关系

  朱汐 曾任芯世界社会创新中心、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和班夫中国传播顾问

  在工作期间,她曾接触过大量学生志愿者。

  无论是暑期社会实践,还是其他类型的社会实践,都是必要的。现在的孩子,在责任感、自我认知方面有欠缺,容易做一些与自身实际极不匹配的事。对学生而言,很多事情从小不会,又受不了任何委屈,真正迈入社会时就会是一个极其痛苦的成长过程。而且要长得好,还得有足够好的运气。

  我认为,社会实践就是补这些短板的。我的建议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需要避讳他们和社会的关系。事实上每一个孩子的“社会实践”都是从家庭出发的,例如财商教育(对于金钱的认知)、契约意识、尊重规则、循序渐进等等。这些认知等到进入职场或实习时再开始教,对年轻人的成本未免太高,对企业来说更是“很艰难的任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