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警方在余姚梨州街道东江排水站附近搜救溺水者。 记者 马涛 摄 |
□记者 马涛 实习生 王书馨 通讯员 王董 阮晓薇 入夏之后,溺水的警钟萦绕在侧,但悲剧似乎从未停止。昨天早上8点,在余姚梨州街道东江排水站附近,警方打捞起一具男性尸体。经初步核实,该男子于13日早上8点多被人发现落水,不幸溺亡。 据了解,仅7月13日一天,余姚境内就发生7起溺水事故,造成6人死亡!“如此高密度的溺水案,从没碰到过。”警方表示。惨剧已矣,究其原因,这些溺水事件中除意外溺水外,大多数为游泳失事。其中,以野泳和夜里下水最为危险。 24小时后落水者被发现 从前晚到昨晨,余姚东江排水站附近水域,一直有警方搜救人员在彻夜搜寻。直到上午8点多,一名六旬男子的尸体被打捞上岸。据其家属辨认,正是前日在该处水域落水的亲人。 记者查询了解到,13日上午8点04分,警方接到报警:梨洲街道东江排水站旁边水面上有人在水中浮沉,不停地呼救,情况十分紧急。当地110、119、120等救援力量,迅即赶往现场。 事发水域较宽,报警人王师傅称,他发现有人溺水时只能看到一个人头沉浮在水面上了。在对岸,一个装有衣服的泡沫盒漂在水面上。当时,水流较急,消防员潜水摸排时,一时无法确定落水位置。 “我开车路过这时,偶然看见江的中间有一个人影,在不停地挣扎、呼救。那儿比较偏,过往的人也少。”王师傅说,他不会游泳,于是停下车找来一根竹竿,可落水者距离江岸有一定距离,长度不够。眼看着他慢慢沉到水下,他立刻报了警。 据记者了解,民警在岸边遗留下的衣物里,发现了一张银行取款凭证和30元钱,其中取款凭证上名字写着“姜”。事后,消防、派出所、打捞队等在附近水域展开拉网式巡查,到昨晨找到该男子时,距离其落水已过去了24个小时。 余姚一天内6人溺水身亡 这并不是余姚警方当日接到的唯一一起溺水案件———从当天凌晨1点,到深夜11点多,陆续有市民报警称有人溺水。 7月13日凌晨1点17分,余姚市泗门镇滨江桥头桥下,一名过路人报警称,看见水下有大量气泡冒出,怀疑有人落水。消防展开搜救,半小时后发现一名中年男子,已不幸溺亡。 下午3点43分许,朗霞街道彩虹家园西边桥下,一名老年男子溺水。10分钟后,当地民警、消防员将其救上岸,无生命危险。据知情人说,该男子系酒后落水。 晚上约7点半,余姚市黄家埠镇农村合作银行旁,一名中年男子在池塘中溺水。10分钟后,老人被救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据称,该男子在河边帮小孩捡漂在水里的球,不慎落水身亡。 仅仅半小时后,余姚市马渚镇马槽头村,3名男子在河中游泳,其中1人游到河中间时沉入水中。同伴报警后,消防员将其救起,但他已经溺亡。该男子是贵州人,姓赵,年约40岁。 晚上约9点,梨州街道梁辉中学旁3人结伴在河里洗澡,2人沉入水中。半个多小时后,2人被捞出水面,已不幸溺亡。据了解,2人为云南人,20岁左右。当晚3人都喝了酒,一时兴起下河洗澡,结果出了事。 当日最后一起,发生在当晚11点半,在余姚市马渚镇开元瑶湖苑老年活动室,一名老婆婆在河边落水,民警和群众合力将她救上岸,目前无生命危险。 警方提醒 夜泳或仓促下水都极为危险 “今年6月份,一个月发生6起落水事故,但仅7月1日至13日,已经发生了11起落水事故。”据余姚消防部门介绍,如此高密度的溺水事件,近几年来还从未遇见过。 梳理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排除意外落水,因游泳、酒后失足为多数原因。这一点,在天气炎热的夏天极为明显。 120急救医生王明敏分析说,游泳时预先“湿身”非常重要,夏天炎热,人的毛孔和血管都处于舒张状态。突然入水,如果温差超过10℃,扩张的血管会骤然收缩,给心脏带来突增的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猝死。 “对于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哮喘、免疫力低下等人群,游泳非常危险。”王明敏介绍,有些人虽然身体条件很好,游泳技能也很不错,但本身患有心脏病等疾病而自己没有觉察,在游泳时这些疾病更容易被诱发。 余姚消防大队一名有着多年下水搜救经验的消防队员分析,发生溺水的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对自己的身体和游泳技能过分自信;二是不熟悉水情导致发生意外后无法脱身。 “如果是一个人,或者喝过酒、病后初愈,或者过饥过饱,又对水情不明,尤其是晚上,出于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建议不要下水。”这名消防队员表示,不要迷信自己的游泳技术和救生圈。同时,他也提醒目击者,遇到溺水险情,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施救,并在第一时间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