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鄞州留下了许多关于家训的故事,很多名门望族,或诗书传家、勤业睦族,或乐善好施、教化乡里,或持正为民、清廉为官,或爱国爱乡、垂范后世;当然,还有更多的故事发生在寻常百姓家,在点滴日常中浸润着每一个人。比如今天您所看到的潘火蔡同笠老先生关于母亲的记忆。 今年是“义乡鄞州”的家风建设年,本报将陆续推出这块土地上关于家风家训的故事。也许,您可以从中找到自家的影子。 □记者 马涛 实习生 王书馨 通讯员 陈炳斌 至今还留着母亲用过的熨斗 蔡同笠的家里一尘不染。靠墙而立的柜里,摆放着雕塑、陶罐、折扇等,一如精致的陈列馆;卧室里的古旧衣橱、木柜美轮美奂,让人觉得如穿越了时空,不带一丝烟火气。 主人蔡同笠温和地笑着,介绍起自己的收藏:“这些都是我家以前用过的,这个熨斗,我母亲就用它给我们兄弟几人熨衣服,一直留到现在。” 蔡同笠一家祖居潘火,现在住在金桥水岸花园小区。已经71岁的他,讲起家族里的故事和自己的过往,如数家珍:“我们家祖传家训,核心就是以诚待人,这点在《蔡氏宗谱》里就有体现。《宗约》开篇第一款就是‘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邻里,教训子孙……’” 蔡同笠说,他爷爷这一辈是种地的,父亲则经商,经常外出。蔡家在鄞州当地是大族,人数众多。然而,说起对自己的影响,蔡同笠却说:“母亲对我的影响最大。”其实,在蔡同笠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这成为他一生最大的遗憾。然而,母亲的音容笑貌、品性德行,经由爷爷、父亲和兄姐,经常提及,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像康熙铜钱一样外圆内方 蔡母祖籍上海,出自大户人家,念过初中,在当年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女性。嫁到宁波后,丈夫外出经商,聪慧贤淑的蔡母,很快挑起了大梁。家里收支乃至家人理发、裁缝,事无巨细,都由她来操持、决断。 蔡同笠兄弟姊妹7人,他最小。“妈妈很能干,什么事都能处理好。”哥哥们给他讲过这样一件事:因家庭人口多,租屋前后数间,有邻居偏居一角,绕近路需从蔡家两厢间过。自家地盘成了他人弄堂,蔡同笠祖父不悦,与邻居争斗,邻里关系紧张。 “你不要吵,也不要置气。”蔡母摆了一桌酒席,和邻居好言相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邻居此后不再从蔡家穿堂而过,也再无怨气。 在蔡同笠的印象里,母亲留给他最深的一句话应该是:“做人要像康熙铜钱一样。” 何解?“铜钱外圆内方,这折射出一个最普遍的处世哲理———在外,和人交往要和谐共处,圆通变化,与人为善;在家,要方方正正,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一切都得讲‘规矩’。”蔡同笠说。 时代变了,好家风仍要传下去 蔡母做“规矩”,蔡同笠并未亲见,却一直贯穿于他今后的生活。早年他办过厂,坚持“人家给你干活,你得让人挣到钱。不干克扣、拖延工钱的把戏”。如今,当年的老员工碰到他,远远地都要叫上一声“老板”。 蔡同笠的小儿子在嘉兴做生意。“对客户要诚心,不要说产品卖出去,就不管了。人得有担当,要负责。对待工人,要客气,不要倨傲。老板架子没什么好唬人的。”蔡同笠说,小儿子生意做得不错,但最重要的是大家对他做人的评价不错,让他很欣慰。 “小时候,因为家里规矩很重,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条有理的,那么多兄弟姐妹从没有吵架的时候。”已过古稀之年的蔡同笠说,固然时代在变,但蔡家好的家风理当传续下去:有规矩,乃成方圆。“这要渗进我们的血液,成为一种习惯,影响着我们的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