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13日下午,大岚镇南岚村,沈鲁乾正为84岁的老人黄焕良量血压。 |
□记者 孔玲 文/摄 68岁的沈鲁乾,是余姚大岚镇南岚村的一名村医。在村里已经行医46年。“我也没有多少高端医术,慕名而来的村民还是很多,也许就是因为服务好吧。”沈医生说,他的希望是能早一点有年轻医生接上班,继续给村民看病。 24小时值班待命,手机24小时开通 南岚村距离梁弄30多公里,四面环山,村卫生室就坐落在村中心位置。两间平房20多平方米,一间用于问诊,另一间用于放置药物。“原来的卫生室年久失修已倒塌了,这是临时借用茶厂的房子。不过,到了八月份,新的卫生室就可以搬进了。”沈医生给病人把完脉之后,抽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就诊的孙百荣老人今年74岁了。提到沈医生一连串地夸奖:“在他这里看病的老人,比去镇卫生院的还多呢。别的村里也有老人赶来的,远的要走10多里山路,就是因为沈医生服务周到。” “24小时值班待命,手机保持24小时开通,这些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沈医生说,常常半夜有电话打来的,有上门来接的,也有知道地址直接就去的。总之一句话,不能耽误病人。 “村民们信任我,我更要对村民们负责。”这是沈医生提到最多的一句话。 他告诉记者,他们这批上世纪70年代开始做村医的人,现在只剩10人左右了。“工资再低,也从没想过离开这里。”无论是40多年前的年收入200元不到,还是现在的月收入2000多元,沈医生说,只要村民们需要自己,自己就要干下去。 镇里的村医最年轻的也有43岁了 “他是兢兢业业的全科医生,在每次考核中得分最高。”大岚镇卫生院医务科王科长告诉记者。南岚村有367名老人,沈医生对此清清楚楚,老人们对他的满意度达95%以上。“他是一个特别踏实的人,在当地有很高的声望。” 王科长说,大岚镇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外出就医很不方便,村级医疗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这些村医的服务,缓解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但是,乡村医生很缺,尤其是年轻的医生。”说起接班人,王科长一脸担忧。就大岚镇来说,有乡村医生10人,平均年龄已经61岁,60岁以下的只有3人,最年轻的也43岁了。大岚镇14个行政村,设有13个村卫生室,由于人手不够,有的医生要负责两个村的轮流医值。 “年轻医生还没有接上班,再过5年或10年,村里老人的日常就诊,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王科长不无忧虑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