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边城雨 本报7月16日的报道《办了许可证就有了“挡箭牌”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前天夜里到昨天,记者又到鄞州同心苑小区进行了现场采访,发现施工方采取了降噪措施之后,工地上发出的噪声小多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也降低了不少。 只有1台打桩机在工作 前天夜里8时,记者再次到现场进行了查看,发现工地有一半的灯都没有打开,只有一台打桩机灯火通明,几名工人正在调试机器。一名工人说,现在只有这一台机器在工作,另外两台机器暂时没有开机,以免对旁边的居民的休息造成影响。 说话间,这台打桩机被打开了,但是声音比记者7月16日采访时小了很多。工人师傅介绍说,这是因为他们将机器的转速调到了最低,所以发出的声音就小了下来。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该工地项目部,一名姓林的项目副经理说,那天记者采访后,他们就采取了降噪措施,夜间机器能少开就少开,尽量将对居民们的影响降到最低。 另据林副经理介绍,他们还及时和当地居委会等取得了沟通,最大限度地给居民做好解释工作。因为这是重大民生工程,夜间不施工也不太现实,所以也请居民们多多担待。 对此,昨天记者还和投诉的居民周先生取得了联系,他证实了这种说法,并希望这种状态能继续保留下去。 夜间施工降噪措施一定要跟上 在过去的两天内,还有不少读者也纷纷投诉此类事件,“北仑东方港城四期工地也是这样,晚上都不休息的。”网友“像风一样飘逝”说。 记者还从市智慧城管中心了解到,工地噪声扰民一直是平时投诉的热点,特别是适合施工的季节,投诉量倍增,最多时每天能接到上百起。而执法的城管队员也疲于奔命,有时根本应接不暇。 根据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但要到环部部门审批许可,并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但记者在多天的采访中发现,有的工地对此项规定表示不知情,有的工地出于降低成本要求,并没有设置降噪设施。 智慧城管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夜间施工的噪声限值是55分贝,低于一辆轿车以60码速度驶过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但是,不少工地的施工噪声远远超出这个标准,城管部门曾用专门的仪器测试过,个别工地的噪声超过标准五、六倍。这种声音,就是住在五楼以上的住户,将窗户关上后,都能直透进来,会对人的睡眠造成极大的损害。 记者通过检索发现,在我国重庆、南京等城市,夜间施工必别须设置严格的降噪措施,否则不予审批,并有专人每天进行检查,如违规施工,将给予相应处罚。而在宁波,相关的规定还是空白,在采访中市民们呼吁,我市也应引进相关的机制,以确保居民的休息权不受侵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