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庞锦燕 在刚过去的双休日,2016宁波市羽毛球群众大赛在宁波羽航中心馆举行,600多位羽毛球爱好者参加角逐。此次羽毛球比赛特设家庭组,因此赛场上出现了很多“父子兵”。正手扣杀、网前搓球……“父子兵”们配合默契,专业范儿十足,引得围观者拍手叫好。 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几位家长感慨地说,孩子们在比赛中体现了小男子汉的担当,父子间的关系更亲近了,“亲子运动也是很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有了男子汉的担当 来自象山的羽毛球爱好者邵钧和他的儿子邵久一,获得了家庭组比赛第一名。邵久一在赛前和赛后的变化,是邵钧始料未及的。“我儿子现在13周岁,正处在叛逆期,有时喜欢和我顶嘴。而通过参加家庭组的羽毛球比赛,父子关系变得融洽了很多。”他笑着说,儿子身上不自信的缺点也慢慢得到改善,“他平时没什么自信,报名了以后很怕拖我‘后腿’。而我告诉他不必怕,要多做准备,他真的坚持做到了每天训练一个半小时。” 说起实力,邵钧算得上是羽毛球爱好者中的佼佼者,他曾获得过宁波市羽毛球排位赛青年单打第一名。“当天我是先比单打,再参加家庭组比赛,有点体力不支,儿子安慰我说没关系,有些事情由他来做。”邵钧认为这次比赛对他而言特别圆满,“比赛名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他有了男子汉的担当,赛后我看到他主动和对手握手、与裁判交流,觉得特别欣慰和感动。” 亲子运动是很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组比赛的第二名获得者是来自海曙的高宝岩和高语轩父子。高宝岩告诉记者,11岁的高语轩是宁波市小球训练中心的一员,这次没得第一,他的心里其实挺失落。对此,高宝岩看在眼里,嘴上却什么也不说。“孩子有情绪很正常,让他自己去排遣。”他说高语轩7岁开始学羽毛球,现在自己已经接不了儿子的10个球。高宝岩说,打羽毛球的这几年,孩子的变化是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强了,身体好了,视野也开阔了,如今还经常去外面打交流赛。”这是他第一次和儿子参加家庭组的比赛,“人们常说,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其实亲子运动也是。” 市体育局群体处副调研员方侠告诉记者,羽毛球群众大赛设立家庭组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大人带孩子、小孩带大人的形式,带动全民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