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文 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本辞海翻了70年 好学家风得传承

  □记者 殷欣欣 实习生 江俊超 通讯员 张竹玲

  

  91岁的童中人老人做过教师,当过校长,但他一本辞海在手70年,始终保持一个初学者的虔诚好学,至今仍每天读书写作。他说读书是老祖宗的家训,他一家三代又延续了这股好学之风,成为教师世家。

  自学习惯延续至今

  童中人老先生做了半辈子教师,退休后回老家塘溪镇童夏家村颐养天年。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童夏家村。童中人的家是一处小四合院,客厅里只有简陋的桌椅,但四面墙壁挂满了字画。

  主人童中人今年已经91岁高龄,满头华发,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他的书桌上堆了大量的书和文房四宝,旁边一副眼镜和一个放大镜,桌子上摊开的纸张上是写了一半的文章。

  村里首个进正规学堂

  童夏家村童氏宗族历代重学,家训中就强调:“子孙智弱,经书不可不读。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童中人八岁时被送到村里私塾。当时私塾教学内容是《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古文给了童中人最早的教育启蒙,也给了他古典文学的积累。

  童中人读了三年私塾,他的成绩出类拔萃。一个在宁波做教师的亲戚见他很有读书天分,便将他带到宁波正式学堂读书。“于是我成了村里当时第一个进正规学堂读书的人。”

  好学家风得到传承

  1945年村里办小学,童中人作为村里为数不多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成了一名小学教师。也就是在那年,他花了三石米———一个月工资(当时以大米来发工资),托人从上海买了一本辞海。

  这本辞海成了童中人日后自学的重要工具。尽管做老师后,有过两次师范学院进修经历,但他总是觉得自己基础差,学识不足,督促自己多学习。后来他当过蜜岩乡小学校长,做过当时的鄞县第二中学的老师,在漫长的40年为人师表的道路上,这本辞海一直伴随他,他始终像个求知若渴的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都要赶紧去翻查。

  如今这本在童中人手中已翻了70年的辞海,虽然已经破旧脱页,但他仍敝帚自珍,将其摆在案头。

  童中人主动好学的习惯已经成为一种家风,影响着他的子辈孙辈们。其子女耳濡目染,传承了父亲的好学精神。“比如我小儿子小时候,做作业从来不用大人管。即使没有作业,他看我在看书,也会很自觉地学习。”后来,童中人小儿子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小儿子的女儿也传承了好学家风,成了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