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民 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师当主播实时辅导作业 自我评估:“不满意”

  老师们在进行网络直播。 记者 徐叶 摄

  □记者 徐叶 通讯员 叶赛君

  

  昨天上午,宁波智慧教育平台启动“网络返校”活动,我市7位名师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实时为初中、小学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作为新形式的首批试水者,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明显感到不适应。

  面对新事物,老师们始终认为,网络课程是一种趋势,必须在考验中不断学习。

  名师直播捧场学生不少

  昨天上午9点半,网上直播活动在宁波市教育服务管理中心5楼启动。老师们早早到了现场,反复做一些技术方面的调试。早在三天前,他们就已学过直播技巧,不过毕竟毫无实战经验,依旧心里没底。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位老师都有一个独立的工作室,简易的工作台上不光设置了双屏幕,还有话筒、高清摄像头、智能写字板等配套设备。直播时,老师们头戴耳麦,其中一个电脑屏幕会显示互动时的所有信息:直播室中的实时影像,互动时的各类音频、视频及课件,还有一个类似QQ群聊的狭长对话框。直播过程中,学生们可随时通过对话框,与老师们进行交流。

  为了对网络直播进行预热,大部分老师都事先准备了学习技巧、方法等普适性内容。江北外国语学校虞老师是资深英语教师,她先给孩子们念了两篇英语美文,分别针对3年级与5年级的小学生,并提出相应的练习要求。这期间,对话框里不断有人点赞和送鲜花。

  广济中心小学5年级的小张同学就第一时间参与了此次互动。“很好玩呀,从来没通过这种方式与老师沟通。”小张说,自己听老师念英文后发现有个句子不太懂,还通过对话框提问了。

  东恩中学的史老师讲的是未来在宁波推行的英语“人机对话”内容,受到很多学生的关注。史老师说,学生听得挺认真,比如自己在分析题目的环节,学生还会追加要求,希望更深入些。

  上午10点,记者从技术平台了解到,直播半个小时里大概有两三百个学生账号登录参与活动,还有不少家长以游客身份登录。

  老师谈播后感:紧张又尴尬

  在课堂上轻松自如,还时不时给学生们穿插点幽默的小故事,这是名师形象。可经验老到的名师们,昨天却体验了一把新手的失措感。记者到几个直播间观察发现,老师们的脸部肌肉有些紧绷,即便笑了也稍显不自然,个别老师的手上有不经意的小动作,似乎是为了缓解紧张情绪。

  网络直播结束后,几名老师的说法印证了记者的猜测。新设备、新渠道、新受众,诸多因素影响了老师们的发挥。

  “我在念英文时,话筒中有回音。”江北外国语学校虞老师说,在使用智能写字板时又觉得不灵敏,切换页面时发现在内网操作的内容也在直播了,这些都让她觉得尴尬。助手胡老师说,来之前想象过学生们会不会提出一些超范围的问题,但比较多的是“点赞”,互动还是少。

  “不知道面对是什么层次的学生,有点空对空的感受。”教小学语文的赵老师说,对话框里没有提问的时候,自己就开始念准备好的内容,念着念着,觉得分外心虚。教初中语文的周老师准备了PPT,他认为自己表现一般,因为缺少了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来缓冲,他只能一刻不停地讲话,持续“放干货”,感觉比较累。

  “线上辅导、上课,要比线下累两三倍,要维持精彩程度,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压力巨大。”一名老师说,一边讲述自己的内容,一边要穿插对话框里更新的信息,简直有“左右开弓”的感觉。

  此外,有老师私下提到,会介意自己在直播画面中的形象(屏幕中有老师的实时头像)。显然,这种看似细微的“反馈”信息,也会对老师参与直播互动产生影响。

  网络直播长达2个小时,经此一“役”,大部分老师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但也认为从满满的“挫败感”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希望在不断磨合中找到更好的形式。

  市民:看好优质资源分享形式

  据了解,我市的宁波智慧教育平台推出以来,已被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广泛使用。据后台数据统计,平日里每天登录使用该平台的教师有1万多人次,老师们分享自身优质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也在慢慢养成。

  暑假期间,该平台推出的“在线答疑”板块受到学生欢迎,让名师参与直播的“网络返校”活动,虽然称不上圆满,但也得到了市民的肯定。

  “参与网络直播的老师经验丰富,都没提问就已讲到了我们碰到的问题。”一名姓张的家长称,除了技巧方法外,家长们还喜欢热点,最爱探讨时效性强的问题,比如填报志愿辅导、考前热点分析等。

  “名师资源原本就稀缺,在职教师参与补课的束缚非常多,而一旦离开教育系统,名师的价值便会打折扣。”市民陈先生说,解决这一供需矛盾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网络。名师进行网络直播,面对的是全市学生,优质资源将被更多的孩子享受到,这有利于教育均衡化发展。

  “我比较愿意接受新事物。”北仑职高史老师说,线上教学就像在流水线上造产品,它是工业化社会催生的新事物,具有标准化、高效的特点。与传统课堂相比,两者也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我市一名资深教育人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值得尊重,尤其是名师,拥有过人的教学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现在网络平台搭好了,教师如何学习新思维、掌握新方式,就显得更为重要。名师直播“强迫”教师们去改变,去适应,去探索属于网络独有的授课体系、话语结构,很可能会是促进传统教育有效转化、释放的催化剂。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