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 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21台“救命神器”亮相公共场所

稍微学学,就能用它抢救心梗病人

  地铁鼓楼站装上电子除颤器。 刘波 摄

  □记者 孙美星 实习生 吕玉敏

  通讯员 张志平

  

  这是电话亭?还是消防栓?除颤器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昨天下午,一台红色的立柜式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宁波地铁鼓楼站内安装,不少路过市民都觉得很稀奇。

  近日34岁天涯副主编在北京地铁猝死,引发众多网友对为何地铁站没有“救命神器”AED的追问。从昨日开始,市红十字会将首批21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宁波火车站、机场、地铁站等处安装上岗。急诊业内人士认为,要让救命神器发挥最大的作用,还要让更多的人会用、敢用AED。

  地铁鼓楼站安装上6台除颤器

  火车站、机场、市行政服务中心也相继安装

  昨天下午,宁波地铁鼓楼站一楼进口安检口旁的柱子边,多了一个红色的大柜子,高1.5米左右,柜子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几个字格外醒目。柜子正面有巨大的心电标识,下方还有急救使用提示,在柜身一侧有一个应急锤。

  “这是电话亭还是消防栓?”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安装AED,不少路过的市民好奇地停下脚步。记者随意采访了多位乘客,发现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仪器。只有一位宁波大学的李同学依稀知道,这应该是用来急救的设备:“我看到除颤器两个字,就想到电视里看到医生拿着两个大家伙在病人身上放电急救,这是不是和医院里一样的东西?”

  自动体外除颤仪,简称AED,是用于抢救快速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常用设备,是心脏性猝死现场救生的“救命神器”。

  昨天起,首批21台AED陆续安装在我市的公共场所,其中包括铁路宁波站6台、鼓楼地铁站6台、宁波栎社机场6台、市行政服务中心3台。在地铁鼓楼站的6台AED,分布于一楼站台售票机旁、一楼站台车控室外、1号和2号线站台墙面等处,有的是立柜式,有的是壁挂式的。

  据了解,为了防止这个“救命神器”被滥用或盗用,放AED的柜子或箱子平时都是上锁的,遇到需要使用的紧急情况,可以用一旁的应急锤把柜子表面的玻璃敲开后,取出AED使用。

  公共场所的除颤器都是傻瓜式,不是专业人员也能使用

  昨天,在地铁安装AED的同时,在宁波地铁鼓楼站的一间会议室里,宁波红十字会还组织了对AED使用技能的培训,参加培训的主要是地铁工作人员和热心市民。

  “AED主要针对突然倒地、没意识也没有呼吸的患者。如果遇到这样的患者,在给他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同时,一边要快速地把AED取过来。如果AED到了患者身边,首先要进行AED处理,再继续其他的急救程序。”AED培训老师凌绂罡介绍,柜式和壁挂式的AED仪器都是一样大小的,外形类似一个电话机。这种AED和医院里使用的不一样,安装在公共场所的都是傻瓜式的,工作人员打开机器后,只要根据提示语音操作,把两个电极片黏贴在患者身上正确的位置就可以了。

  很多人担心,并不是所有的突然倒地的人都适合进行除颤治疗,而且使用的人又常常不是专业的医护人员,假如是不适用AED抢救的患者,错误地用上了AED,会不会产生严重后果?

  “这种仪器可以自动检测和识别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不需要除颤的正常人,或是不适用除颤治疗的患者,机器都会辨识。而对于需要除颤的患者,一次除颤后,机器会继续监测,如果条件适合会自动进行二次除颤治疗。”宁波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讲师戴远波介绍,使用AED有几个注意事项,首先在仪器对患者进行诊断和除颤的时候,身边的人都不能接触患者,以防止触电。此外,两个贴在患者身上的电极片需要紧密贴合患者的皮肤,如果皮肤上有水要擦干,如果胸毛太多要剃除,还要避开胸口的伤口等。

  首批除颤器来自社会捐赠,未来将有更多出现在公共场所

  对宁波人来说还比较陌生的AED,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公共场所的标配。凌绂罡介绍,在日本AED的数量每10万人有234台,美国每10万人有199台,而在中国目前每10万人只有不到1台。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公共场所心源性猝死的情况时有发生。猝死的主要表现为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这种心源性猝死占心血管病死亡总数的50%以上,全球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约300万例,我国约55万例。心源性猝死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而且80%病例发生在医院以外,抢救困难,死亡率高。有数据表明,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率,美国约5%,欧洲约1%,我国小于1%,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据统计,在对于突然倒地没有意识、没有呼吸的患者的急救当中,如果使用了AED,比单纯采用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患者相比,能提高45%—57%挽救成功率。心脏骤停,4分钟内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如果早一分钟使用AED,可以提高挽救成功率7%—10%。在公共场所配置除颤仪器,可以极大地提升心脏性猝死复活的概率。从生命救治的角度,AED和心肺复苏如能在全国范围逐渐普及,将每年减少超过10万人次的心脏猝死死亡事故。从经济角度看,如果我国AED和救护培训普及程度能够达到相应水准,可每年为国家节省大约600多亿元的因工死亡赔偿金。

  一台AED价格约在2—4万元。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沈阳、杭州、哈尔滨、海口、大连等城市在体育场馆和国际机场候机厅、地铁站等公共场所设置AED,但其总数不超过1000台,远远不能满足每年数十万起心脏猝死事故的救护需求。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昨天起陆续投入使用的21台AED来自社会捐赠。今年“5·8”世界红十字日,市红十字会推出“AED救护普及项目”,并在红十字会“博爱甬城”APP上发起众筹,接受社会捐赠。目前,该项目首批接受宁波易中禾仙草园(宁波易中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宁波旭日天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宁波市居士林、爱姆森(香港)医疗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晟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家爱心机构的捐赠款物累计435160元。

  据了解,未来还将有更多的AED投放在宁波的其他公共场所,包括交通枢纽、主要景区、敬老院等。市红十字会呼吁,希望有更多爱心企业参与到“AED救护普及项目”中,助力AED救护的普及工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