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深 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韵依旧 记忆未远

重修后的灵桥今天上午开放通车

  重修后的灵桥雄姿。记者 刘波 摄
  昨天,一位老人站在重修后的灵桥边。 记者 胡龙召 摄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王洁瑾 周骏

  

  这两天,关于重修后的灵桥将要通车的消息牵动了不少市民的心弦。昨天,记者从城管市政部门获悉,灵桥于今天上午6时30分开放通车。

  承载着重要的技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有关资料显示,灵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长庆三年(823年),明州刺史应彪为解决百姓渡江之苦,在东渡门外架设东津浮桥。它的历史悠久,几乎与宁波城同龄,距今已有近一千两百年的历史。1936年,灵桥由浮桥改建为钢结构大桥,横跨江面、大气恢宏的桥型,使它立刻成了城徽般特殊地位的标志性建筑。时至今日,它仍承载着重要的技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不仅是属于省重点保护文物,而且是国内仅存的三铰拱钢结构城市桥梁。

  虽集万千光环于一身,深受市民的喜爱,但是灵桥建成后的历史却是一路坎坷。期间,曾受到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轮番轰炸,并发生了多起船撞事故。灵桥的设计寿命是70年,照理说,到2006年的时候,它就该退役了。但“桥坚强”还是顽强地坚持到了2011年。当时,耄耋之年的灵桥再次经历严重船撞事故,被诊断为危桥,并于2013年6月9日开始主桥维修。之后,就一直处于大修之中,直到今天正式通车。

  重修前后的“对比清单”

  谈到灵桥重修前后有什么变化,城管市政部门开出了以下的“对比清单”。灵桥建桥之初,其桥梁长度为320英尺,约合97.6米;宽度66英尺,约合20.11米;重1052吨。重修后的灵桥,长度为97.536米,宽度为25米(与此次维修前保持一致);重1428吨,较建桥之初增重24%,主要是钢桥面系及拱肋内衬钢板的增重。

  外观风貌仍保留原来的三铰拱钢结构体系和传统的铆接工艺,全桥共施铆钉十万余套。外表面防腐仍采用原来的涂装工艺,还原了银灰色的桥身和朱红色扶手的栏杆。在沥青桥面铺装、景观灯等方面进行了一定优化。

  老结构的恢复使用率超80%,经检验无法继续使用的老构件,也已统一收集整理、妥善保管。其他空箱、老基础等结构的构造均与维修前保持一致,只对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部分进行了加固维修处理。

  灵桥,是一卷无言的史册,是宁波人精诚团结的精神象征,它见证了这座城市悲欢离合、荣辱兴衰,也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经过本次重修,灵桥将继续承载起城市繁忙交通的重担,承载起宁波的人文脉络。

  据城管市政部门介绍,关于灵桥便桥,将会在灵桥通车的同时实施封闭。之后,将对便桥进行拆卸。

  记忆中的灵桥又回来了

  这几天,重修后的灵桥将通车的消息被不断刷屏,也有不少人到现场追寻心中的关于灵桥的那份记忆。“灵桥的神韵还在,记忆中的灵桥又回来了。”昨天上午,专程前来观看灵桥的余老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余老先生今年71岁。他说,以前在灵桥边住,还记得那个时候,大家习惯把灵桥叫作老江桥,周边根本没什么楼房,跨过桥到了现在的江东就算是出城了。没有事的时候,他喜欢和儿时的伙伴们一起在桥上玩。后来,随着宁波的发展,灵桥也成为重要的跨江桥梁,余老先生也搬离了原来的家,住到了鄞州。但对灵桥的关注,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强烈。“灵桥修建的本身就是交通功能,这个功能失去了,其意义就不大了。就是因为交通功能一直存在,才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余老先生说。

  在昨天的现场,余老先生和多名一起来的老人对灵桥仔看了又看。“现在的交通环境发生变化了,灵桥也修好了,坚固了,通行了,本身就是好事。修这么长时间,本身就说明相关部门的重视,我想没有人敢拿着灵桥去草率行事。”余老先生的观点也得到了在场的不少人的附和。一名姓邵的老先生说,以后最好在桥头设置一个纪念碑,把灵桥的历史文化详细介绍一下,让更多的人读懂灵桥和爱护灵桥。

  相关报道详见A10、A11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