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深 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脸上全是汗 手上都是油

50℃高温的地沟里 一群汽修工的“火热”生活

  肖体平在修车。记者 马涛 摄

  □记者 马涛 通讯员 董美巧

  实习生 王书馨

  

  一辆“热腾腾”的公交车开进了车间。车虽熄了火,但车身上下散发的热度,远超室外38℃的高温。肖体平拿过工具刀,熟练地拧开车尾的螺丝钉,在1米多深的维修地沟里仰着头干活。闷热的气息笼罩着他,汗滴不知不觉“爬”满了黝黑的面庞,令他几乎睁不开眼睛。

  肖体平今年39岁,当汽修工已经有20年了。天气很热,身上很脏,但早已习惯、并深爱这一行的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昨天,记者来到市公交总公司镇海公司,在维修车间体验了汽修工在酷暑下的“火热”生活。

  维修地沟里,最高温达50℃

  维修车间内高六七米,有3条维修地沟。空间还算宽阔,虽然前后通风,但这里并不凉快。一辆辆公交车开进、驶出,始终把这里烤得如桑拿间一般。

  在二楼换衣间,记者看到了一件件布满油渍、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墙角还有一双双厚实的皮鞋、运动鞋。

  “鞋底厚吧,都超过1厘米了,一般人在春秋天才会穿这个,但我们天天穿。”肖体平看到记者有些奇怪的眼神说,地沟里气温高达50℃,如果穿薄一点的鞋子或是平常人穿的凉鞋,估计早就烫穿了,所以必须要穿厚底鞋。

  “报修中心吗?我的车子半路抛锚了,车辆漏油、气压高。”修理单很快派了下来,肖体平立即出发赶往现场。在滚烫的马路上,他爬到车底、检查车况、现场修理。20分钟后,他再次爬出来时,汗水和路面的灰土把他变成了一个大花脸,左脸颊上还多了一大块油斑。

  “最辛苦的就是大中午去抢修,垫上一块自带的硬板纸,躺在车下干活,那可真是……”肖体平回忆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8月的一天,370路公交车在江北玛瑙路上抛锚,柏油路经过烈日炙烤后,路面温度超过60℃,他铺上硬板纸垫就钻入车下,一修就是半个小时,出来后才察觉后背有点痛,原来背上被烫红了一大片。

  医生治病人,他们修坏车

  “不是自卖自夸,我们这的师傅,技术过硬,出去后4S店、汽修店抢着要,能留下来的老师傅真不多,90后现在已经成为中坚力量了。”一名老师傅和记者说道。

  90后的吴继辉就是其中之一。中午11点,记者随他搭乘清障车赶往抢修现场。这名年轻的汽修工,显得格外老练:铺上硬纸板,钻入车底,大约10分钟,公交车的异响问题得到解决,“小故障,传动轴上的几个螺丝有点松动,已经给你解决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