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常陷入昏迷仍未醒来。记者 孔玲 摄 |
□记者 孔玲 刚来宁波一周的山西小伙小常因为患上“热射病”,体温超过42摄氏度被紧急送进医院,虽经抢救,但仍处于昏迷之中,而且因脏器衰竭尚未脱离生命危险。记者昨天在慈溪人民医院了解到,昨天一天,该院就收治了包括小常在内的4名“热射病”患者。 送到医院时体温已超42摄氏度 昨天下午,慈溪人民医院抢救室里,24岁的小常躺在病床上昏迷着,没有任何意识。在小常病床左侧,一台呼吸机正帮助他维持着呼吸,右侧的心电监护机监测着心跳等数据。“心跳还算正常,但血压很低,高压只有81,低压只有34,凝血功能很差,因此还在出血。”护士告诉记者。 主治的叶医生介绍说,小常是下午1点多送来的,当时他的体温已经超过了42摄氏度,远远超出人体的承受能力。“目前,小常多脏器衰竭,已有出血症状,生命危在旦夕。” 在抢救室里陪着小常的,是他的两名同事杜磊和杜帅。杜磊告诉记者,他们三人都是山西长治人,一周之前,刚从老家来到慈溪,在同一家汽车配件厂从事组装工作。厂子的车间里只有风扇可以降温,之前,厂里发了防暑降温药品,但高温天气,待在屋子里都会出汗,更不用说劳动了。 “发病前两天,小常身体状态很差,但还是坚持上班。”杜帅说,大前天下午,单位来了一车原料要搬运。七八个同事一起忙着搬运,“只搬了半个多小时,小常和我浑身被汗水浸湿,头晕得实在吃不消,就先上楼休息了。看得出来,他满头是汗,人极度难受。”杜帅告诉记者,小常回到二楼车间之后,面色很差,趴在工作台上睡了半小时。单位领导看小常状况不对,建议小常回家休息。杜帅陪着小常在外吃饭,但小常一点胃口都没有,饭菜都没吃上几口。 已经办好离职想回老家 因为刚到慈溪一周时间,小常他们还不熟悉周边情况。为了节省费用和时间,小常和杜帅、杜磊三人,在工厂附近的村里合租了一间房子。房子不大,也就十几平方米,走路十多分钟就可以到单位了。 杜磊说,小屋里没有空调,只有一台风扇,最近的高温天气,让小屋热得像一个蒸笼。到了晚上,三人常常睡不好。“我们是一个村里的,从小一起长大。现在只希望,小常能够好起来。”看着昨天还能说能笑的小常,如今躺在病床上不省人事,杜磊和杜帅很是难过。 前天晚上,杜磊看到小常的身体状况,挺担心的,但听到小常说晚上的蛋炒饭蛮香的,就以为他身体有所好转。晚饭之后,小常还跟远在山西的妻子QQ聊了天,直到很晚才睡。 “昨天中午,因为身体的原因,小常很难坚持上班,就办理了离职手续,想回老家去。”杜帅说,昨天中午,小常回家时状态很不好,在租住的楼下,他连上楼拿钥匙的力气也没有。 杜帅告诉记者,昨天一早就听说,小常买了昨天下午1点的汽车票。早饭之后,他就帮小常拿行李送他去车站。怎么也想不到,小常会在车站上晕倒,而且病情这么严重。 叶医生说起小常的病情,感到十分棘手。小常送到医院时,医院打开了绿色通道及时抢救,但小常的病情属于“热射病”的晚期,也就是“热射病”已引起严重并发症。特别是高烧之下,小常多个脏器衰竭,凝血功能也很差。目前,只能以降温和输液为主,维持小常的生命。小常的家属也已经紧急赶来宁波。 叶医生介绍说,“热射病”的高发人群,不仅是老年人,也集中在年轻人中。昨天收治的4名“热射病”患者,年纪最大也就40多岁,年纪更轻的小常还是病症最严重的一个。他提醒市民,有了先兆中暑情况,就要及时降温、补水。特别是中午高温时间作业的人群,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比如保持通风,吃一些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的药。不能自认体质好,就忽视中暑病症的发生,发现不对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