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殷欣欣 实习生 江俊超 通讯员 姜祝捷 在“中国进士第一村”———鄞州姜山走马塘,文化已经成了一种血脉的流向,在陈氏家族中延绵不绝。作为陈氏后裔的陈言行说,他的曾祖父陈松涛曾留下家训,“陈家主要钱财只能用来读书和济困”,后辈子弟们对祖先家风家训的继承和发扬,或许就是家族人才辈出并广受爱戴的主因。 曾祖父有藏书的“涵碧庐” 陈言行今年68岁,退休前在姜山镇教育研究辅导室工作,他的老家在走马塘。 昨天,记者来到了这个沉淀着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小村落。放眼看去,村庄被绿色包围着,即便在这个燥热的夏季,走进这充满历史气息的蜿蜒曲折的小巷,内心也会自然地沉静下来。 陈言行的曾祖父是声誉卓著的甬上名医陈松涛,现在走马塘的百年诊所就是陈松涛当年坐堂的“贻谷堂”。 很多书籍都有关于陈松涛的记载:他是走马塘陈氏三十世孙,传承家业,从小习医,凡有名医书都深入钻研,独具心得。陈松涛妙手回春,百姓都争着请他看病。遇到贫穷的病人,他不但不收诊治费,还慷慨赠送药剂。 在百年诊所后院二楼是“涵碧庐”,这是陈松涛专门用来藏医书的地方。陈松涛自己也著有医书《回龙医案录》百余卷,他还留下家训:“陈家的财产主要用来读书和济困。” 父亲千里迢迢带书回家 “家族的藏书习惯与重学家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陈言行说,他的父亲陈君博,是上海东南医学学院毕业的医学士,其与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的弟弟陈隆宝有“兄弟学士”之称。 陈君博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自愿远赴新疆,担任地方医院主任外科医师。 1977年陈君博从新疆地方医院离休,踏上了回家的路。一家老小得知消息非常开心和兴奋,听说他带了很多行李,家里特地雇了几名挑夫。当把父亲带来的五只沉甸甸的大箱子打开才知道,里面大部分都是一沓沓半旧的书籍。 书还曾救过一家人的命 “我们后人对书还有特殊的情感,因为书曾经救过陈家的命。”陈言行说,父亲在新疆工作的时候,收入微薄,难以维持一家老小生计。“日子过得上顿不接下顿,非常窘迫。有时候,实在没办法度日了,母亲只好忍痛割爱,从藏书中挑几本,拿到宁波二手书市去卖,卖的钱用来买米。就这样,母亲卖了四五十本书,帮助一家度过了那段最艰苦的日子。” “至今我们家仍然保留着祖上传下来的一块砚台,不断提醒后人要书香相继。”陈家一脉书香不断发扬光大,如今子孙后辈各家都设有书房,存书量从数百册到数千册不等。“家族后辈们在学问方面都非常突出,就读院校包括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学历有硕士、博士。如今,子孙后辈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有所建树。”陈言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