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晓旻) 7月28日,著名雕塑家景育民参加了在宁波美术馆举行的“三江六岸·老外滩杯”第二届中国(宁波)城市雕塑设计大赛艺术家高峰论坛。景育民是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也是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副主任。他说,一个好的城雕是能引领一个城市文化审美和品味的公共艺术。 参加论坛之前,景育民和其他雕塑专家们冒着酷暑,到宁波大剧院码头、江北电商产业园、慈城县衙、老外滩等地考察。对于宁波的城雕建设,景育民坦言,宁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缺少真正属于这座城市之魂的雕塑作品。 景育民告诉记者:“原来的城雕概念过于陈旧,缺乏科学性。如今城市公共文化的建设要在城市规划的详规和控规中请专家团队一起参与,比如哪一段根据其区域特点、具体环境、市民生活状态等用不同的命题来表达,城雕应该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城市品质和空间气质。像慈城这样的古城,应该循着文脉,让建筑街区成为岁月的空间和记忆的场所,让人可以触摸到历史的痕迹,听得到岁月的回想,甚至重温童年的时光。因此慈城的公共文化的命题应该是记忆的区块。” 针对当下城市文化建设同质化非常严重的问题,景育民说,当代城市雕塑所面临的困境,艺术本身和艺术之外的很多因素制约了城市雕塑的发展,我们不仅模仿西方,还自己相互抄袭,这些导致了部分作品艺术水平低下。 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好的?在景育民看来,“不能感觉很突兀。如果某一件作品是颇具想象力、颇具设计力的摆放,而且形成一个重要的视点,突然移走了,人们会感觉不适应,我认为这就是成功的公共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