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汪裕章和他的“十面锣”。 |
人 物 名片: 汪裕章,宁波奉化人。2007年被授予首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奉化吹打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被确定为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同年,在奉化市萧王庙街道中心小学设立奉化吹打传承基地,开设锣鼓班、唢呐班、笛子班、二胡班和琵琶班。多次参加奉化市和宁波市中小学生器乐比赛,组建乐队活跃在奉化桃花节、芋艿头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中。 □陈峰 这是一个不一般的家庭,在汪裕章的带领下,他的妻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孙子、孙女和外甥都学会了吹、拉、弹、打。2008年年底应邀参加奉化电视台《欢乐737栏目》,祖孙三代同台演奏奉化吹打的代表作《将军得胜令》《划船锣鼓》,留下了一段佳话。如今,他的孙子学打鼓,在浙江艺术学院求学,是福建芳华越剧团的委培生,即将毕业。他的外孙吹笛子,在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求学。 拜钱小毛为师 1943年2月,汪裕章出生在棠云汪家村,这个古时曾名云溪的村庄是一个千年古村。每逢十一月初四,村口的云溪庙请神、演戏、祭祖,五里老街不分姓氏聚集于此,是云溪村一年之中最热闹的一天。汪裕章的父亲受庙会影响,早年办过演奏民间乐曲的“斗会班”。在家父的影响下,汪裕章从小就喜欢敲打十面锣。8岁的时候,身材矮小的他双脚踏在小凳子上,开始学习敲打十面锣,接触笛子、唢呐、三弦、琵琶等多种乐器。 12岁的汪裕章小学毕业,成了一名放牛娃。一次偶然的机会,已经务农18年的汪裕章成了一名家乡云溪小学的民办教师。1979年4月,汪裕章进奉化曲艺队担任辅导老师。1984年全县招干,他正式成为棠云文化站干部。 1986年,是汪裕章最难忘的一年,奉化开始“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调查工作,在歌谣方面专门成立了13个人的民乐队,以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懂音乐的人为骨干学员,汪裕章是其中一员。奉化文化馆还特别邀请了定居在杭州的浙江歌舞团(后称东方歌舞团)的钱小毛老师来传经授艺,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们整整化了58天的时间,把钱小毛的四篇代表作《万花灯》《将军得胜令》《划船锣鼓》《八仙序》完整录下来,收藏在县文化馆内。在此期间,汪裕章除了学钹外,潜心学习十面锣和四合鼓,因为从小有基础,学起来很快,并诚恳向钱小毛求教,得到了他的真传。 刻苦的学习在一年后就有了圆满的回报,县文化馆创作的吹打乐《奉化腾飞》参加宁波市第三届音舞节,汪裕章首次担任十面锣手上台演奏,荣获二等奖。在排演期间,年逾古稀的钱小毛亲自前来指导,使汪裕章深受感动。“三集成”工作完成后,大多数学员去从事别的工作,汪裕章认为,十面锣是奉化吹打最具特色的乐器,是浙东锣鼓的重头戏,技艺必须传承下去。 风雨吹打路 凡事有热爱才会去痴迷,汪裕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1992年初他咬咬牙化了2200元去苏州购买了一整套奉化吹打的各类乐器,那可是一笔大钱啊,当时他的工资才40多元。接下来又在家里腾出一间26平方的房间,办起了“玄真小乐堂”,免费招收学徒授艺。儿子汪春辉是汪裕章的第一个徒弟,后来又收了本村会拉二胡的汪成仁和会吹笛子的汪召权为徒弟,不到两个月,这三个徒弟都能独当一面演奏《将军得胜令》《划船锣鼓》。年底,溪口博物馆模仿北京大观园的做法开办抬花轿旅游项目,慕名邀请汪裕章组建小乐队。当十面锣敲响的时候,这支四人组成的小乐队引来许多看热闹的人,一时风光无限,但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当地人认为,结婚的女人不能坐花轿,坐了意味着还要再嫁一次),抬花轿旅游项目持续了两个月就停业了,小乐队解散。 汪裕章决定寻找与市场经济相融的契合点,以便把奉化吹打传承下去。1993年元旦刚过,汪裕章向有关部门申请文化经营许可证,领取营业执照,组建了一支为社会提供婚丧事有偿服务的吹打乐队。在农村,婚事丧事特别讲究敲锣打鼓图个热闹,生意意想不到的红火,受到各地群众的欢迎,从家乡棠云一直到奉化城区各地都有人来邀请。两年后随着西洋乐器介入市场,传统乐器遭遇冷落,汪裕章门下的弟子改行到西洋乐队去赚钱混饭,奉化吹打再一次面临着衰落的危机。 终于枯木逢春 2003年,汪裕章从萧王庙街道文化站退休。他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奉化吹打的研究上去,虽然市场不景气,但他坚信总有一天会枯木逢春。汪裕章一边研究1986年“民间三集成”录制的磁带与曲谱,一边培养儿子、女儿及孙子、孙女和外甥的吹、拉、弹、打的才能,还钻研如何把十面锣扩展成十三面锣,不断进行摸索和试验。 机会总是留给随时做好准备的人。2006年11月,奉化婚庆公司邀请汪裕章提供中式花轿迎亲的配套服务。汪裕章兴奋地召回原班人马,又添了几个新成员,组成了一支十个人的吹打乐队。在中式花轿的迎亲路上,汪裕章带领队员们穿着明亮而喜气的大红中袄,头上裹着同色布,额头打结,以布代帽,吹的吹,敲的敲,好不热闹,更添一层喜气。奉化吹打靠着汪裕章的20年坚守,一路坎坷终于迎来了春天。2007年12月,汪裕章被浙江省文化厅授予首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在奉化档案馆建立了个人全宗卷人物档案。2009年,汪裕章所在的萧王庙街道云溪村,被宁波市文广新局命名为奉化吹打传承基地。同年汪裕章被确定为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 今年74岁的汪裕章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当他一捏上敲棒,就像进入了一个无我之境,你说什么他都听不到了,他的眼里只有心爱的各种乐器,扬起头,敲起锣,大珠小珠霎时落满玉盘。现在,汪裕章带出的学生活跃在奉化桃花节、芋艿头文化节以及当地一些校庆、厂庆、寿庆、开业大典、婚丧等场合,而且多次到安吉、普陀山、北仑等地传承技艺,由他教出的学生组建的乐队,多次参加奉化市和宁波市中小学生器乐比赛,成绩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