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还记得过去两年我们帮助的那户集士港农户吗?女主人在八九年前被确诊脑瘤……现在又到黄花梨收获的季节了,希望大家能帮帮她……”这几天,宁波市中医院医生朱斐的朋友圈里,出现了爱心梨销售的信息。朱医生帮这位患者卖梨,已是第三个年头了。信息发出后,他的倡议得到了同事和朋友的踊跃支持,100箱黄花梨很快就被“抢购”一空。7月31日《宁波晚报》 当医生多年,患者洪大姐是医生朱斐见过最困窘的患者之一。洪大姐今年55岁,八九年前被确诊患了脑瘤。6年前,她开始在宁波中医院就诊。就这样,医生朱斐和患者洪大姐成了好朋友。朱斐不仅帮助洪大姐治疗身体的伤痛,还鼓励她微笑着面对生活,并且为洪大姐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在一些人看来,“医生卖梨”是一种不务正业。有人就这样认为:作为医生,对患者最好帮助,不是帮她卖几箱梨,而是在治疗的时候尽心尽力,而是帮助她花最少的钱取得最好疗效。 的确,作为医生,朱斐应该多从本职工作角度帮助患者。可是,好医生朱斐能够尽心尽力看病,却真的没有权力减免一分钱的治疗费用,因为她只是一名普通医生。可是,要说“医生卖梨”多此一举,我觉得也是不理智的。 首先来说,卖梨的医生并没有影响本职工作,而是借助网络力量,而是借助了休息时间。其次来说,这也是医患关系和谐的需要。往往我们最容易感动人的举动,不是在本职工作里做了多么大的努力,恰恰是愿意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也愿意做些不属于本职工作的事情。哪怕是一点点,都可能成为感动点。 医患矛盾的产生,不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是出现了误解,而是没有换位思考,而是缺少真情沟通。而好医生朱斐的卖梨,就是在为纾解医患矛盾而在“卖力”,她帮助患者卖的是一箱箱的梨子,而卖的又不是梨子那么简单,她卖的其实是医患和谐关系的馨香。别说是洪大姐会感动不已,就是在朋友圈里看到“医生卖梨”信息的人何尝不会动容? 医生是治病救人的。但是治病救人未必完全体现在救死扶伤上,还体现在对患者的理解上,关爱上,当亲人上。当医生和患者成为朋友的时候,即使患者洪大姐遇到了就医的困难,即使在看病的时候有点不顺心不如意,也不会走入极端。救死扶伤有攀越不到的高度,不是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就一定能解除病痛。但是,能够解除患者的其他烦恼,也是纾解医患矛盾的一种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更希望的是更多的医生能从中受到启发,我们也呼吁更多患者能够看到医生的真诚,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真诚的互爱才是和谐的基础。医生是这样,患者也是这样。医生和患者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应该是鱼和水的关系。 “医生卖梨”,其实是对医患关系的另类纾解,是一种纾解的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