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咏 近段时间,市民发现市妇儿医院人行天桥的扶梯下雨的时候,几乎都处于停运状态;而晴天的时候,由于没有防晒设施,走在上面烫脚,碰到扶手能烫起泡。 7月30日《宁波晚报》 天桥的建设,本就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的,我们绝不否认市政部门一腔为民的初衷和热情。毕竟,谁也不想花那么多钱,在这个本来就拥挤不堪的地方占这么大一片地儿整出个建筑摆件。 对于电梯雨天“罢工”、晴天“烙饼”的问题,市政部门给的答案,一是附近的施工不慎挖破了电梯旁边的排水管,加上台汛期间电梯井内积水无法排出,导致电梯的电脑控制板损坏;二是当初设计时就论证过,如果加装遮阳棚,会让人感到空间压抑。 就在7月20日,北京经历了一场特大暴雨,让人们对已有600年沧桑的故宫的排水能力叹为观止。几十年未遇的降雨量,故宫竟然能让雨水随下随走。等到雨歇一看———呵,偌大的紫禁城里几乎没有积水!故宫为什么能做到?原因就在于规划设计之初,就将建设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了通盘考虑。 至于说加个遮阳棚是不是有碍观瞻,只要看看温州泰顺的廊桥和咱们宁波鄞江的百梁桥就能明白,古人在步行桥上加个棚子,也能做到实用与艺术兼得。在现代交通设施建设的具体环境中,即便实用与美观发生冲突,在价值取向上也要向实用功能稍作倾斜。不然,建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还不如弄个城雕看着漂亮。 解剖麻雀,以小见大。这座小小的天桥存在的问题,恰恰充分反映了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忽视系统规划的现象。重地上轻地下、重表面轻内在,雨水退后,到底哪个城市在“裸游”一目了然。而年年如此,更反映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效性治理思路。当然,我们也明白,沉疴痼疾要治愈也非一日之功。如果有这份财力,是该花些精力好好治治这些“城市病”了。 “系统论”是现代才出现的理论,其基本的思想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把所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任何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过协调要素关系,优化系统结构,最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而尤其要避免系统中存在明显的“短板”。古人没有总结出“系统论”,但在很多方面却做得很好。而现代人有了先进理论的指导,在很多时候却没有好好地应用。 难道古人能做到的事,今天的我们还做不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