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波 昨日,今年第二批“空壳”私募清理大限如约而至。记者查阅中基协最新公司信息发现,截至下午15:30,已登记的宁波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91家,与7月29日公示数据397家相比,减少106家。逾四分之一的宁波私募昨日遭清理。 清理主要涉及三类私募 据中基协统计,截至7月31日,全国没有按要求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管理机构超过7800家,加上5月1日第一批注销的1900余家,共计超过1万家机构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本次清理主要涉及三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登记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在2016年5月1日前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已登记不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在2016年8月1日前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办结登记手续之日起6个月内仍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 中基协私募部主任董煜韬表示,这次只注销没有提交法律意见书、同时也没有在基金业协会备案基金产品的长期未展业的空壳机构,对正常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的管理人没有任何影响。 在历时半年的“保壳”运动后,私募行业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总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记者依据中基协公布的最新公示信息统计发现,截至8月1日,已经登记的291家宁波私募中仍有64家没有备案首只产品,占比为22%。其中,有46家没有备案产品的私募是在2月5日前完成登记的。 有私募表示,8月1日前没来得及备案产品的私募,中基协有可能本周出台后续审核处理意见,没通过的私募估计还是要被注销。同时,要保住“壳”还要满足两大条件。一是在首次申请备案私募基金产品之前需要补提法律意见书,二是私募的高管要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私募产品发行量大幅减少 随着私募基金募集新规的实施,让私募基金再度陷入发行遇冷的尴尬。据格上理财最新数据显示,私募募集新规实施后,私募基金发行量不及前一周的10%。7月私募共计发行463只基金,其中,在7月前两周发行量均破百只,尤其是7月15日当周发行量更是高达259只,而到了7月最后一周仅发行16只,同比减少93.82%。 某私募人士表示,私募产品之所以发行数量大幅下降,主要源于7月15日后成立的私募基金将采用新版基金合同,备案难度有所提高,此前出现的备案高潮更多的是私募在新规生效之前抢着突击备案的结果。但这种情况应该是暂时的,市场需要时间去消化,私募需要时间去适应。 “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是不能做投顾,只能自己发产品了,这触及的是私募的生存之本。”某私募产品经理坦言,原来可以做投顾的时候,到券商或期货公司走通道,发一个产品非常简单,只要把劣后资金找好,优先的部分直接由他们配好。券商这样的机构销售体系都很成熟,募资很快就能到位。现在不能做投顾了,自己本身又不具备成熟的销售团队,公司想上规模就很难。 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私募自己发产品,除了成本增加,最麻烦的还是流程很长,一个产品前前后后通常要一两个月甚至半年。如果找第三方或者券商等机构代销,成本更是大大增加。鉴于此,部分私募可能会转战信托渠道,但考虑到未来监管口径会偏向一致化,这种趋势不一定具有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