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众在谢才华剪纸作品前驻足观赏。 |
 |
这幅“廉”字作品,谢才华用了包公的脸谱来表达,同时青色的纸张也意寓清廉,生动有趣,寓教于乐。 记者 周建平 摄 |
□记者 陈晓旻 北京报道 昨日上午,“山海风华”———谢才华民间剪纸艺术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既传统又现代的剪纸艺术成为炎炎夏日的一道清流,为首都观众奉上了一场养眼的视觉盛宴。这也是我市民间艺术首次进入中国美术的最高艺术殿堂。 他的作品代表了宁波的民间艺术和海洋文化 非遗传承人谢才华是一位来自象山的民间剪纸艺术家,他的作品曾两次创下“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多次获得过国内外各类比赛的大奖。其本人更是成为联合国科教文卫专家成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理事,曾获“美国艺术大学荣誉博士”、“世界名人勋章”、“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本次展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展出了谢才华代表作品200多幅,有充满时代气息的“中国梦”系列,有蕴含民俗风情的“渔乡情”系列,有大气奔放的“海洋风”系列,有气韵古朴的“清莲韵”系列,还有妈祖传说、徐福东渡、梁祝故事等非遗和民间故事系列。开幕式现场,谢才华向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俞复玲,中国好人钱树德、浙江好人陈淑芳赠送剪纸肖像作品,并现场表演了剪纸艺术。 谢才华激动地告诉记者,到中国美术馆做展览是自己一生的梦想,没想到真的实现了!宁波美术馆馆长韩利诚介绍说,宁波的民间艺术拿到国家的平台和国际艺术的平台进行交流,是非常难得的。“中国美术馆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挑选展览都是非常严格的,也特别注重来自于民间、来自于生活第一线的艺术。谢才华的剪纸技艺具有农民自身的传统特点,艺术性和地域特色都很强,可以代表宁波的民间艺术和海洋文化,风格质朴,这也是中国美术馆最看重的部分。” 他的作品用传统民俗生动展现了时代精神 面容憨厚淳朴的农民谢才华有一双巧手———手指比很多人要柔软很多,还能轻易反转。随便一张纸只要经了他的手,生动形象的亭台楼阁、花鸟鱼虫、大船小舟、王侯将相便能跃出纸面,诉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谢才华1944年11月出生于剪纸世家,他的母亲、外祖母和曾外祖母都是村中有名的剪纸能手,尤其堂伯母高妙兰不仅是剪纸高手,还是位农民画画家,作为他的启蒙老师对他影响很大。谢才华从7岁开始学剪纸,直到现在未曾间断。 记者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现场看到,谢才华新创作的体现道德建设和廉政建设的“中国梦”系列,用了传统民俗来生动丰富地展现时代精神。谢才华介绍道,这是自己的独创,把剪纸和高妙兰的农民画结合起来,用喜闻乐见的故事和人物来表达理念,观众都能看得懂。 富有地方文化的民间故事和非遗故事也是展览的亮点,晒盐技艺等海洋文化更是象山剪纸作品的特色。一位来自山西的观众指着鱼盆夸道:“真好看!放在家里做装饰也挺好。”而展览门口赠送的十二生肖剪纸更是让一群来自澳大利亚的中学生开心得连连惊叹:“太可爱了!” 谢才华在继承传统民间剪纸手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古代陶器纹样、蓝印花布图案等民间艺术元素和姐妹艺术的养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今他剪纸基本采用“默手创作”,也就是不起画稿直接用剪刀当笔剪纸,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剪出一件精美的作品,甚至是通常认为比较难的题材。谢才华认为,艺术源于生活,素材的积累很重要,剪纸既不是写实艺术,也不是抽象艺术,而是意象艺术———靠意象造型把实物呈现出来。
|